[发明专利]一种3;4-二氢嘧啶-2-酮类功能单体和聚合物及其它们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2927.7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1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陶磊;毛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9/22 | 分类号: | C07D239/22;C08F120/36;C08F120/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氢嘧啶 酮类 功能单体 制备 功能聚合物 有机溶剂 聚合物 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 路易斯酸化合物 自由基引发剂 后处理 惰性气体 芳香醛 高纯度 批量化 有机酸 产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4‑二氢嘧啶‑2‑酮类功能单体和聚合物及其它们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单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有机溶剂中,将芳香醛、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原料1与路易斯酸化合物和有机酸混合得到组分A,继续反应得到组分B,分离即得到3,4‑二氢嘧啶‑2‑酮类功能单体,其结构如式I所示。本发明单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有机溶剂中,将3,4‑二氢嘧啶‑2‑酮类功能单体和自由基引发剂混合,并通入惰性气体进行反应,得到组分C,分离即得到3,4‑二氢嘧啶‑2‑酮类功能聚合物,其结构如式Ⅲ所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3,4-二氢嘧啶-2-酮类功能单体和聚合物及其它们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工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3,4-二氢嘧啶-2-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如用作钙拮抗剂、降压剂和A1a-拮抗剂。3,4-二氢嘧啶-2-酮类化合物还可以作为研制抗癌药物的先导物。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的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碱中也含有3,4-二氢嘧啶-2-酮。因此,这类化合物的合成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3,4-二氢嘧啶-2-酮类化合物的常规合成是采用传统的Biginelli反应,在浓盐酸催化下,利用乙酰乙酸乙酯、芳香醛和脲缩合实现,属于三组分缩合反应。传统的Biginelli反应存在反应时间长、产率低等缺点。为了提高产率和缩短反应时间,一些新的催化剂陆续被发现,如LaCl3、FeCl3、NiCl2·6H2O、LiBr和浓硫酸等。新的合成技术如固相合成、微波技术,超声技术及离子液体溶剂法等也先后应用到该反应中。这些新方法的应用使得Biginelli反应具有后处理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4-二氢嘧啶-2-酮类功能单体和聚合物及其它们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能快速、批量化、大量制备多种高纯度的3,4-二氢嘧啶-2-酮类可聚合单体,并进一步得到多种3,4-二氢嘧啶-2-酮类功能聚合物;该方法反应后处理简单、产率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3,4-二氢嘧啶-2-酮类功能单体,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中,R1、R2为氢原子、C原子数为1-5的烷基、羟基或C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R3为C原子数为1-3的烷基;Y为O或S原子。
本发明还提供了的所述3,4-二氢嘧啶-2-酮类功能单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有机溶剂中,将芳香醛、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原料1与路易斯酸化合物和有机酸混合得到组分A,继续进行Biginelli反应得到组分B,然后从所述组分B分离,即得到所述3,4-二氢嘧啶-2-酮类功能单体;
其中,所述原料1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
式II中,R3为C原子数为1-3的烷基,Y为O或S原子。
上述单体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芳香醛、所述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和所述原料1的摩尔比可为1:1:1.5~3.0,具体可为1:1:1.5或1:1:1.5~2.5;
所述卤化镁与所述芳香醛的摩尔比可为0.1~1:1,具体可为0.2:1;
所述有机酸与所述卤化镁的摩尔比可为1:1.0~5.0;
所述Biginelli反应的温度可为50~100℃,具体可为100℃或60~100℃,所述Biginelli反应时间可为2~10h,具体可为2h、2~5h或2~8h。
上述单体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芳香醛包括苯甲醛衍生物;所述苯甲醛衍生物选自苯甲醛、对甲氧基苯甲醛和对异丙基苯甲醛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29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