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塑模具的咀尖咀套配合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3880.6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2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曾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联开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0 | 分类号: | B29C4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 代理人: | 刘宪池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咀尖咀套 配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注塑模具的咀尖咀套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注塑模具的咀尖咀套配合结构如图1所示,咀尖装入加热座后,再用咀套通过螺纹旋紧加力将咀尖与加热座端面压死封胶。一方面咀尖受咀套的螺纹旋紧加力受压,另一方面在高温下受加热座热膨胀的挤压,咀尖完全处于两端受压,在这种情况下,咀尖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常出现咀尖端面漏胶情况。在拆卸方面,咀尖是被咀套压住,但拆了咀套后,咀尖还是滞留在加热座上,再通过钳子夹住咀尖从加热座上取出,这种方式很多情况会把咀尖夹伤。另外,咀尖与加热座贴合面漏胶,咀尖与加热座贴合面漏胶,受咀套与加热座挤压,咀尖容易坏,咀尖在运用中经常更换,且更换比较频繁,已作为模具配件中的易耗件,成本高;咀尖工作环境为高温环境,咀尖的材质为铍铜,常时间在高温下工作使得咀尖材质变软为退火状态,与加热座端面配合出现塌陷或者没贴合;而且拆装不方便,咀套拆下时,咀尖还滞留在加热座上。本发明由此而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咀尖咀套配合结构,该注塑模具的咀尖咀套配合结构可有效解决咀尖与加热座贴合面漏胶的问题,而且延长产品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注塑模具的咀尖咀套配合结构,包括咀尖和咀套,所述咀套设于咀尖外周,其特征在于,所述咀尖和咀套的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咀套设有一L型沉台,所述咀尖设有与所述沉台相配合的肩部,所述肩部卡于所述沉台上用于限位和支撑。
优选的,还包括一加热座,所述加热座的下端面同时与所述咀尖和咀套的上端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咀套设有锁紧螺牙用于固定所述咀尖。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解决了咀尖与加热座贴合面漏胶问题;
2、解决了咀尖受咀套与加热座挤压,咀尖变型,易坏问题。
3、解决了咀尖工作环境为高温环境,常时间在高温下工作使得咀尖材质变软为退火状态,与加热座端面配合出现塌陷或者没贴合问题。
4、解决了拆装不方便,咀套拆下时,咀尖还滞留在加热座上的问题。
5、解决了更换咀尖所影响的停产时间,降低了咀尖的更换频率,减小和模具配件成本,提高了生产产值,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注塑模具的咀尖咀套配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咀尖2.咀套3.沉台4.锁紧螺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晰易懂,兹以一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注塑模具的咀尖咀套配合结构包括咀尖1 和咀套2,所述咀套2套设于咀尖1外周,其特征在于,所述咀尖1和咀套2的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咀套设有一L型沉台3,所述咀尖1设有与所述沉台3相配合的肩部,所述肩部卡于所述沉台3上用于限位和支撑。
优选的,还包括一加热座,所述加热座的下端面同时与所述咀尖1和咀套2 的上端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咀套2设有锁紧螺牙4用于固定所述咀尖1。
本发明设计原理:
咀套2做沉台3,让咀尖1完全沉在咀套2中,装配时,咀尖1先装入咀套 2中再通过咀套螺纹旋紧加力将咀套2咀尖1端面与加热座端面同时受压接触封胶;这样,咀套螺纹旋紧加力直接与加热座接触受压,起保护与支撑咀尖1作用,也起限位作用;来于加热座热膨胀的力直接反映咀套2,也起到保护咀尖1作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咀尖咀套配合形式(如图1所示)出现的种种问题。而且拆装更为方便,拆咀套2就会把咀尖1一起拆出,不会把咀尖1滞留在加热座上,更换容易,不会损伤咀尖从而影响产品寿命。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之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联开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联开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38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