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辊带坯的铸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4981.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7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沈伯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东升精密铸钢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6 | 分类号: | B22D11/06;B22D11/07;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14;C22C38/16;C22C3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2 | 代理人: | 叶丹 |
地址: | 242200 安徽省宣城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辊带坯 铸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辊带坯的铸造方法,工艺步骤如下:1)配置原料,2)将原料经过真空中频感应炉熔炼;3)将精炼好的熔体通过注入喷嘴供应至由两个反向旋转的结晶辊和两侧的封板形成的熔池内,在两个结晶辊的外侧上方分别设置有一排扁喷嘴,通过扁喷嘴向结晶辊表面喷射冷却液,熔池内的熔体随着结晶辊的转动凝固并被导出,形成预定厚度的带坯粗体;4)采用100~300目的磨料刷对带坯粗体进行抛光预处理,然后采用2000~3000目的不织布刷辊对带坯粗体进行抛光处理,将带坯的粗糙度达到0.05~0.15μm;5)将精抛后的带坯进行无芯卷取,打包,即为双辊带坯产品。本发明铸造的双辊带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辊带坯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辊带坯的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制造带坯的步骤如下:通过连铸过程(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用钢液制造板坯(slab),该板坯通过再加热和热轧(hot-rolling)过程形成热轧卷(hot-rolled coil)。该热轧卷在热退火(hot annealing)&酸洗(pickling)作业线中经受热带退火(hot band annealing)和酸洗,然后该热轧卷通过冷轧过程成型为最终产品。上述连铸方法很复杂是因为铸造过程和辊轧过程是分开执行的。此外,由于为允许在铸造过程之后执行辊轧过程就必须再加热板坯,因此消耗大量能量,就经济和环境方面来说连铸方法不受青睐。为了克服连铸方法的缺点,已经开发了使用双辊直接制造薄钢板(带坯)的双辊带坯铸造方法。
现有的双辊带坯铸造过程中,带坯的边缘区域与该带坯的其它区域相比相对过热,则由于边缘区域凝固延迟现象,该带坯的厚度可能在边缘区域局部增加(约50mm),或者该带坯可能撕裂。这现象被称作“边缘凸起”。边缘区域凝固延迟现象可被认为是双辊带坯铸造过程的特点。在辊轧过程期间,由于该边缘区域可能相对厚或热,带坯的宽度的压下率可能变化。因此,带坯的形状可能变形,或者由于边缘波纹导致的不良辊轧状况而可能形成裂纹,从而降低了成品率;另外,在浇注过程中,如果熔体与结晶辊之间的热传导控制不稳定,容易使双辊带坯组织分布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辊带坯的铸造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辊带坯的铸造方法,工艺步骤如下:
1)配置原料:原料组成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碳0.01~0.12%、硅1.22~1.56%、锰0.03~0.05%、硫0.01~0.05%、铝1.16~3.55%、钛0.11~0.53%、铋0.32~0.46%、锆1.15~3.35%、铜0.15~0.35%、锡0~0.12%、磷小于0.01%,其余为铁;
2)将原料经过真空中频感应炉熔炼,待原料全部熔化后,将熔体温度升至1260~1320℃,除去表面的熔渣,最后将熔体温度升至1330~1460℃,对熔体进行精炼;
3)将精炼好的熔体通过注入喷嘴供应至由两个反向旋转的结晶辊和两侧的封板形成的熔池内,在两个结晶辊的外侧上方分别设置有一排扁喷嘴,通过扁喷嘴向结晶辊表面喷射冷却液,熔池内的熔体随着结晶辊的转动凝固并被导出,形成预定厚度的带坯粗体;
4)采用100~300目的磨料刷对带坯粗体进行抛光预处理,然后采用2000~3000目的不织布刷辊对带坯粗体进行抛光处理,将带坯的粗糙度达到0.05~0.15μm;
5)将精抛后的带坯进行无芯卷取,打包,即为双辊带坯产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3)中熔池上表面的过热度控制在80~10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3)中扁喷嘴的喷射方向与结晶辊最高点相切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东升精密铸钢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东升精密铸钢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49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健型生姜汁及其制作工艺
- 下一篇:自动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