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的电线牵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5399.0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3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婷婷 |
主分类号: | H02G1/08 | 分类号: | H02G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杆 空心圆柱 钢丝 马达 建筑智能化 电线 螺栓 安装工程 牵拉装置 上半圆环 下半圆环 下端面 卡环 绕杆 焊接 装配 工作效率 固定功能 螺栓安装 牵拉电线 衔接 搅动 上端 紧固性 右端面 掉落 圆孔 松动 穿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的电线牵拉装置,包括下半圆环、上半圆环、螺栓、马达、驱动杆、卡环以及拧绕杆,下半圆环安装在空心圆柱内下端面,上半圆环焊接在螺栓下端面,螺栓安装在空心圆柱上端,该设计实现了本发明对钢丝的固定功能,且操作简单,紧固性强,避免了钢丝松动掉落,马达装配在空心圆柱内,驱动杆安装在马达上,且驱动杆穿过圆孔,卡环装配在驱动杆中间位置,拧绕杆焊接在驱动杆右端面,该设计实现了本发明对电线的衔接功能,且衔接速度快,改变人工搅动钢丝牵拉电线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发明结构合理,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的电线牵拉装置,属于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电线牵拉装置的方式是用细钢丝牵引,先把钢丝一端用尖嘴钳弯一个直径为10mm左右的小圈(防止钢丝在PVC管拐弯和接头处顶住),再把钢丝从PVC管的一端往里面送,一直送到PVC管内的电线位置,再根据需要把钢丝剪断,然后搅动细钢丝,使导线与钢丝衔接在一起,再把钢丝拉出来,导线就跟着钢丝进去了。
现有技术中电线牵拉装置不具备对钢丝固定功能,易导致钢丝卡在管内,现有技术中电线牵拉装置功能单一,人工搅动钢丝费力耗时,钢丝搅动衔接电线速度慢,所以急需要一种用于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的电线牵拉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的电线牵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结构合理,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的电线牵拉装置,包括装置主体、钢丝固定机构以及电线衔接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圆孔以及空心圆柱,所述圆孔开设在空心圆柱左端面中间位置,所述钢丝固定机构设置在空心圆柱左端面中间位置,所述钢丝固定机构包括圆筒、下半圆环、上半圆环、螺栓以及贯穿孔,所述圆筒焊接在空心圆柱左端面中间位置,所述下半圆环安装在空心圆柱内下端面,所述上半圆环焊接在螺栓下端面,所述螺栓安装在空心圆柱上端,所述贯穿孔开设在空心圆柱上端面右端,所述电线衔接机构设置在空心圆柱上,所述电线衔接机构包括马达、驱动杆、卡环以及拧绕杆,所述马达装配在空心圆柱内,所述驱动杆安装在马达上,且驱动杆穿过圆孔,所述卡环装配在驱动杆中间位置,所述拧绕杆焊接在驱动杆右端面,所述空心圆柱通过圆筒与钢丝连接,所述空心圆柱右端面上端安装有微型摄像头以及红外射线灯,所述微型摄像头由防水薄膜包裹,所述卡环右端面横截面为螺旋结构,所述拧绕杆前端面横截面为U型结构,所述螺栓右端面开设有贯穿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的电线牵拉装置,因本发明添加了圆筒、下半圆环、上半圆环、螺栓以及贯穿孔,该设计实现了本发明对钢丝的固定功能,且操作简单,紧固性强,避免了钢丝松动掉落,解决了原有电线牵拉装置不具备对钢丝固定功能,易导致钢丝卡在管内的问题。
因本发明添加了马达、驱动杆、卡环以及拧绕杆,该设计实现了本发明对电线的衔接功能,且衔接速度快,改变人工搅动钢丝牵拉电线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原有电线牵拉装置功能单一,人工搅动钢丝费力耗时,钢丝搅动衔接电线速度慢的问题。
因本发明添加了钢丝,该设计便于电线牵拉,因本发明添加了微型摄像头以及红外射线灯,该设计便于及时了解衔接情况,因本发明添加了贯穿孔,该设计便于钢丝绳的固定,本发明结构合理,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的电线牵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的电线牵拉装置中钢丝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婷婷,未经刘婷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53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鸟窝摘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除去废旧电线表皮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