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仪表板横梁安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6101.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5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覃鹏飞;陈建军;伍升安;刘亚;陈聪;许冰;谢贵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4 | 分类号: | B62D25/14;B62D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 | 代理人: | 王仙子 |
地址: | 54502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仪表板 横梁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仪表板横梁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仪表板横梁安装结构是车身极为重要的安装结构,其安装点的刚度影响到仪表板横梁的模态,直接关系到各个工况下方向盘抖动程度,同时影响驾驶员舒适性和操作性。仪表板横梁做不仅仅是安装仪表板、方向盘等零件的安装作用,而且还是连接左右侧围的关键横梁,左右两侧安装点的强度影响到了整车的扭转刚度。传统仪表板横梁安装结构通常单侧有3个安装点,其中两个安装点直接X向进行装配,另外一个安装点通过侧围总成工艺过孔Y向进行装配。
传统结构的缺点主要有:
1、Y向安装点需要通过侧围总成的腔体进行装配,操作视线受阻,增加了装配难度,影响装配节拍;
2、单侧有3个安装螺栓,数量较多,影响装配速度;此外,Y向安装点在侧围外板上有仪表板横梁螺栓安装过孔,需要使用密封胶塞;
3、仪表板横梁安装结构刚度及模态较差,提高安装的前侧板和仪表板横梁安装支架通常较厚(安装支架厚度t=1.5mm,前侧板t=1.2mm),而且还单独提供腔体结构保证安装;
4、X向的装配方式导致仪表板横梁与车身上的安装支架只能烧焊半圈,连接强度不佳,这种结构仪表板横梁模态低,容易造成仪表板、方向盘的共振,驾驶感受差。
5、仪表板横梁与左右侧围的连接性差导致整车扭转刚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仪表板横梁安装结构,实现了零件和工艺的简化,优化了安装点的刚度,提高了与车身连接强度,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仪表板横梁安装结构,包括:
仪表板横梁,其包括U形定位结构;
侧围外板,其包括定位螺栓,所述U形定位结构挂入所述定位螺栓,用于限制仪表板横梁的移动,其中,所述侧围外板上还设置有导向支架,用于将仪表板横梁通过安装螺栓固定在侧围外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仪表板横梁单侧具有2个U形定位结构,所述侧围外板具有两个定位螺栓与所述U形定位结构进行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仪表板横梁与侧围外板、A柱下加强板、前侧板形成腔体结构来实现安装强度的提高。
进一步的,所述A柱腔体Y向厚度设置为73mm。
进一步的,所述侧围外板和A柱下加强板的深度设置为46mm。
进一步的,所述前侧板的厚度设置为0.8mm。
进一步的,所述仪表板横梁采用Y向焊接后,侧连接支架完全包住主体管梁,侧连接支架和主体管梁之间完整烧焊一圈。
本发明提出的仪表板横梁安装结构,解决传统结构存在的以下问题:
1、优化仪表板横梁安装方式,解决了传统车型总装工艺性差的问题,提高了装配效率和操作人机工程舒适性;
2、对传统结构进行降低重量和成本;
3、优化了安装结构方式,解决传统结构安装点刚度较差、仪表板横梁模态要求难满足的问题;
4、有效提高了仪表板横梁与车身的连接强度。
5、通过提高仪表板横梁与左右侧围的连接性提高整车扭转刚度。
6、通过提高仪表板横梁与左右侧围的连接性提高整车系统的碰撞安全性。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1)本专利仪表板横梁安装结构,减少了零件装配、导向支架和U形定位结构显著提高了装配效率;
2)对比传统结构减少1个腔体结构,腔体尺寸减少41mm,优化车内空间。
3)腔体和零件减少、板厚降低实现了结构轻量化。
4)腔体的减少大大降低了侧围外板、A柱下加强板的冲压制造难度。
5)相比传统结构,单台车可减少2个仪表板横梁安装支架、2个安装螺栓、2个密封胶塞,重量减轻2.434kg,成本减少约29元/车。
6)本专利结构提高了仪表板横梁自身的刚度。
7)本专利结构有效提高了仪表板横梁与车身的连接强度,安装点的刚度及局部模态。
8)本专利结构提高了整车扭转刚度和整车系统的碰撞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围外板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仪表板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仪表板横梁固定在侧围外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沿CC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所示为仪表板横梁和其他零部件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61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磁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