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钢轨的管极电渣焊接模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7916.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1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华;彭鹏;李力;丁韦;宋宏图;高振坤;胡玉堂;赵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5/00 | 分类号: | B23K25/00;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曹津燕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钢轨 管极电渣 焊接 模具 装置 | ||
1.一种适用于钢轨的管极电渣焊接模具装置,包括模具固定装配总成(1)、模具总成(2)和冷却循环总成(3),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固定装配总成(1)固定在待焊钢轨(4)轨头上,模具总成(2)设置于模具固定装配总成(1)中部,冷却循环总成(3)设置于模具总成(2)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钢轨的管极电渣焊接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固定装配总成(1)包括两个轨头抱卡(11)、四个Z型连接板(12)、两个轨腰轨底模具滑竿固定支撑板(13)、四个轨腰模具固定滑竿(14)、四个轨底模具固定滑竿(15)和轨底模具卡死支撑座(16),其中,轨头抱卡(11)两侧连接Z型连接板(12),轨腰轨底模具滑竿固定支撑板(13)两侧连接Z型连接板(12),轨头抱卡(11)外侧设置固定顶死手柄(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钢轨的管极电渣焊接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腰轨底模具滑竿固定支撑板(13)上端设置两个轨腰模具固定滑竿(14);轨腰轨底模具滑竿固定支撑板(13)下端设置两个轨底模具固定滑竿(15),轨腰轨底模具滑竿固定支撑板(13)上设置轨底模具卡死支撑座(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钢轨的管极电渣焊接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腰模具固定滑竿(14)上设置固定轨腰抱卡装置(18),轨底模具固定滑竿(15)上设置顶死平板(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钢轨的管极电渣焊接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总成(2)装配在待焊钢轨(4)上,其中,模具总成(2)包括轨头轨腰模具总成(21)和轨底模具(23),轨头轨腰模具总成(21)下端设置轨头轨腰模具滑动导向键(211),轨底模具(23)上端设置轨头轨腰模具滑动键槽(2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钢轨的管极电渣焊接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头轨腰模具总成(21)为两部分上端模具主体(22)组成并耦合连接,其中,轨头轨腰模具总成(21)上部设置轨头导渣槽(26),内部设置轨头轨腰预留焊筋(27),顶部设置轨头深度预留空间(2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钢轨的管极电渣焊接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底模具(23)为两部分下端模具主体(24)组成并耦合连接,其中,轨底模具(23)下部设置轨底引弧放置导槽(25),内部设置轨底引弧造渣预留深度槽(29)和引弧垫板(21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钢轨的管极电渣焊接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头轨腰模具总成(21)和轨底模具(23)中分别设置轨头轨腰模具水冷循环(31)和轨底模具水冷循环(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钢轨的管极电渣焊接模具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待焊钢轨(4)两端对齐并固定锁住,将模具装配固定总成(1)安装在待焊钢轨(4)上,保证焊缝和模具对齐,拧紧固定顶死手柄(17);
确认模具总成(2),以及轨头轨腰模具总成(21)和轨底模具总成(23)与钢轨卡镶贴合,开合动作是否正常,检查冷却循环水路是否畅通;
预备电渣焊机、送丝机构、焊剂、管极和焊丝,在轨底引弧造渣预留深度槽(29)放置引弧板,焊接轨底时轨头轨腰模具(21)处于打开状态;
当焊缝深度超过轨底后,撤掉一个管极(关掉一个焊机),合拢轨头轨腰模具,使之与钢轨表面保持密贴,卡死模具;当焊缝深度到达轨头下颚处,采用单管极摆动焊接,保证轨头两侧电渣热量及边缘熔敷效果;
当焊缝高度到达轨头导渣槽(26)时,停止焊接,关掉焊机,先撤走管极及送丝机构,再打开模具总成(2),拆卸模具固定装配总成(1),清理清点设备以进行下一个接头的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791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椭球面工件的搅拌摩擦焊拼接工装
- 下一篇:一种高合金激光快速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