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物流监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8122.3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3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里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3/14 | 分类号: | G06F3/14;G06Q10/08;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孙盼峰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 终端 智能 物流 监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物流监控方法,具体由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获取其自身屏幕亮度数据库,得到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移动终端屏幕亮度扰动指数,并由移动终端构建物流监控APP软件的数据流量接收库,得到物流监控APP软件的物流监控响应指数;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其物流管理者在预设时间段内针对移动终端屏幕的精神专注系数以及所述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移动终端屏幕温度自适应调节指数,以得到移动终端在下一次启动预设亮度自检时所对应的移动终端屏幕亮度,从而实现了移动终端屏幕亮度针对物流监控中的自适应调节需要,适应了物流管理者针对物流信息的关注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物流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转以及保障物流公司所承运物品的安全,现有的物流公司大部分都具有针对物流信息的监控系统,以由管理权限的人员通过监控系统来监控物流信息。当然,随着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将移动终端引入到物流监控系统中,以寄希望利用移动终端便于携带的优点实现物流管理者对物流信息的监控需要。
然而,现有物流监控系统中的移动终端并没有对现有移动终端的屏幕亮度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调整方案,仍旧沿用传统手机的屏幕亮度显示方案,以至于物流管理者在利用移动终端监控物流信息时,导致屏幕所呈现的亮度没有与物流管理者对物流信息的关注程度、物流信息数据传输量之间建立有效地兼顾平衡,使得现有移动终端的屏幕亮度难以满足物流管理者针对物流信息监控的舒适性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物流监控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物流监控方法,用于实现物流管理者在利用移动终端监控物流时的移动终端屏幕亮度的自适应调节,移动终端上安装有监控物流信息用的物流监控APP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物流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至步骤9:
步骤1,所述物流管理者利用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物流监控APP软件在物流公司管理平台进行注册,以得到监控物流信息的物流监控权限;
其中,所述物流公司管理平台存储有所述物流管理者的个人信息以及对应所述移动终端的序列号;
步骤2,所述物流管理者开启所述物流监控APP软件并在通过该物流监控APP软件成功登录到物流公司管理平台后,物流管理者提前利用移动终端设置针对该移动终端屏幕自适应调节的预设监测频率以及针对该移动终端屏幕自适应调节的预设时间段;
其中,针对该移动终端屏幕自适应调节的预设监测频率标记为f,针对该移动终端屏幕自适应调节的所述预设时间段标记为T1;
步骤3,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以所述预设监测频率获取该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亮度值,以得到移动终端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移动终端屏幕亮度数据库;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移动终端屏幕亮度数据库标记为Light,所述移动终端屏幕亮度数据库Light内的移动终端屏幕亮度数据总数目为J个,所述移动终端屏幕亮度数据库Light内的第j个移动终端屏幕亮度数据标记为Lightj,1≤j≤J;
步骤4,所述移动终端利用所述移动终端屏幕亮度数据库,得到该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移动终端屏幕亮度扰动指数;其中,标记所述移动终端屏幕亮度扰动指数为δ:
步骤5,所述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实时监测物流监控APP软件从物流公司管理平台处接收到的数据流量接收值,构建所述物流监控APP软件的数据流量接收库,并得到所述物流监控APP软件的物流监控响应指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里学院,未经浙江万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81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算机实现的方法
- 下一篇:电子装置、显示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