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太阳能电池片潜在失效面积的隐裂定量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8476.8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5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汪寅强;肖秀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电气(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50/10 | 分类号: | H02S50/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161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太阳能电池 潜在 失效 面积 定量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太阳能电池片潜在失效面积的隐裂定量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识别太阳能电池片上的隐裂;(2)根据隐裂确定隐裂线;(3)根据隐裂线划分电池片上的潜在失效区域;(4)根据潜在失效区域计算潜在失效面积;(5)判定潜在失效面积评估太阳能电池片是否达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更加客观地评估隐裂的风险,保证组件在运输及使用过程的隐裂可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片隐裂定量评估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太阳能电池片潜在失效面积的隐裂定量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晶体硅结构的自身特性,晶体硅电池片十分容易发生破裂。晶体硅组件生产的工艺流程长,许多环节都有可能造成电池片隐裂(仅电池生产阶段就有约200种原因)。隐裂产生的本质原因,可以归纳为晶体硅电池片上产生了机械应力或热应力,由于隐裂的本质原因,在切片、电池片生产、组件制造、运输、系统安装以及系统使用(风压)过程中始终会不断产生新的隐裂(延伸,扩张)。
目前,很多隐裂标准普遍是对隐裂的长度、数量或是产生暗域(失效区域)进行限制,这种“静态”的控制标准仅仅只能控制组件生产端的隐裂,对于组件最终使用端(系统端)的隐裂控制贡献十分有限,而执行组件端“0隐裂”控制即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对于运输以及风压导致新增隐裂作用十分有限。此外,目前电池片主栅线正在从2栅发展到4栅及5栅,12栅及16栅的技术也在进行批量试产,增加主栅的数量可以明显降低因为隐裂导致的电池片失效面积起到“软抗”隐裂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电池片潜在失效面积的隐裂定量评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太阳能电池片潜在失效面积的隐裂定量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识别太阳能电池片上的隐裂;
(2)根据隐裂确定隐裂线;
(3)根据隐裂线划分电池片上的潜在失效区域;
(4)根据潜在失效区域计算潜在失效面积;
(5)判定潜在失效面积评估太阳能电池片是否达标。
步骤(2)具体为:将隐裂沿裂缝向两侧延伸并贯穿整个电池片形成隐裂线,所述的隐裂线为直线。
步骤(3)具体为:
(31)确定隐裂线与太阳能电池片上的所有主栅的交汇点,并经过交汇点确定垂直于主栅的辅栅线;
(32)两个相邻主栅之间的潜在失效区域为位于该相邻主栅之间的隐裂线、辅栅线和其中一根主栅线合围形成的三角区域;
边缘主栅和太阳能电池片边缘的潜在失效区域为隐裂线、边缘主栅和电池片边缘合围形成的三角区域。
步骤(4)潜在失效面积等于所有潜在失效区域面积之和乘以设定系数。
所述的设定系数根据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数量而变化,具体地:
若主栅数量为3,则设定系数为0.75~0.85;
若主栅数量为4,则设定系数为0.45~0.55;
若主栅数量为5,则设定系数为0.25~0.35。
步骤(5)具体为:
判断潜在失效面积是否小于最大设定阈值,若是则太阳能电池片达标,否则太阳能电池片不达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电气(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电气(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84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