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固废再循环利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9195.4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3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冯英龙;申志国;孙福龙;包伟峰;孙志明;蒋宪勋;高吉;赵雨;李英硕;王磊;王长波;韩庚维;李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C21C1/02;C21C7/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32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再循环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硫固废再循环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脱硫固废水淬后进行热闷,筛分后得到渣铁颗粒;b)将步骤a)得到的渣铁颗粒加入铁水中熔化,得到加入渣铁颗粒后的铁水;c)将步骤b)得到的加入渣铁颗粒后的铁水进行脱硫处理,分别得到表面无残渣的铁水和脱硫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改变脱硫固废替代废钢在转炉使用的工艺路线,避免出钢后钢水增硫现象,同时节省了LF炉脱硫的高成本及大能耗;同时,铁水温度下MgS不进行氧化分解反应,从而有效回收脱硫固废中的Fe,实现脱硫固废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并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保证钢水成分合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脱硫固废再循环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脱硫固废是铁水预处理过程的副产物,如乌克兰黑色冶金研究院开发的单喷颗粒镁铁水预脱硫工艺,利用镁粉与铁水中的硫反应,在铁水温度生成稳定的MgS化合物,再通过扒渣的方式进行渣铁分离,从而达到降低铁水中硫含量的目的,脱硫后铁水需要进行扒渣操作,在扒渣过程中部分铁水随铁渣进入渣罐,液态的铁水沉积凝固,形成大块的渣坨,脱硫固废成为脱硫生产过程的副产品。由于渣铁分离效果不好,在扒渣过程中部分铁水被铁渣包裹,随铁渣进入渣罐,由于渣罐内铁水的不断沉积凝固,形成单重较大的渣铁混合物。一方面,由于脱硫固废单重过大无法直接消化,长期闲置在渣场,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由于脱硫固废TFe含量大于50%,长期积压的固废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现有技术处理脱硫固废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机械破碎成小块,即脱硫渣铁代替废钢,作为炼钢行业转炉冶炼过程中的一种原料,其缺点是采用脱硫渣铁进行冶炼会导致钢水中硫含量增加,严重影响钢材的质量。因此,现有在使用脱硫渣铁作为废钢进行转炉冶炼过程中,加入LF炉工艺进行脱硫。
但是,上述工艺虽然将钢水中的硫去除,但成本高、能耗大;更重要的是,脱硫固废内硫以MgS的化合状态存在,在钢水的温度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更稳定的MgO化合物,参见式(I)~(II)所示:
镁脱硫反应:Mg(g)+[S]=(MgS)-△H 式(I);
硫化镁氧化反应:(MgS)+[O]=(MgO)+[S]-△H 式(II);
([]表示在钢中,()表示在渣中,+△H表示放热,-△H表示吸热);
从而使硫元素进入钢水中造成钢水增硫,影响钢水成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固废再循环利用的方法,能够实现脱硫固废的循环利用,成本低、能耗小,并且能够保证钢水成分合格。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硫固废再循环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脱硫固废水淬后进行热闷,筛分后得到渣铁颗粒;
b)将步骤a)得到的渣铁颗粒加入铁水中熔化,得到加入渣铁颗粒后的铁水;
c)将步骤b)得到的加入渣铁颗粒后的铁水进行脱硫处理,分别得到表面无残渣的铁水和脱硫渣。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脱硫固废的硫含量为0.5%~5%,铁含量为50%~80%。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热闷的温度为600℃~800℃,时间为6h~10h。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水淬的方式为打水冷却。
优选的,所述打水冷却的打水量为脱硫固废质量的5倍~15倍。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筛分的粒度为小于等于50cm。
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铁水的初始温度为1320℃~1380℃,初始硫含量为0.020%~0.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91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革加脂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离心式炉渣粒化及余热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