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盐处理装置以及脱盐处理装置的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9301.9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8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上村一秀;音在步积;寺崎健;铃木英夫;中小路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环保株式会社;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C02F5/00;C02F1/46;B01D17/06;C02F101/10;C02F101/1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朴英淑 |
地址: | 日本神奈川县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盐处理装置 静电脱盐 防垢剂 离子 水中 脱盐 水流量 处理装置 脱盐工序 再生工序 析出 水输送 推导 水垢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脱盐处理装置以及脱盐处理装置的运行方法。本发明的脱盐处理装置(1)具备静电脱盐处理部(10、60),在再生工序之前的脱盐工序,在根据脱盐部(4)的保有水量与供给水流量来推导出的期间,向供给水中投入防垢剂,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或者达到规定的离子浓度之后,停止防垢剂的投入。本发明的脱盐处理装置(1)在静电脱盐处理部(10)的停止时向供给水中投入防垢剂,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或者达到规定的离子浓度之后,停止防垢剂的投入。或者,在静电脱盐处理部(30、60)的停止时,将基于脱盐部(4)的保有水量的量的低离子浓度水输送到静电脱盐处理部(30、60)。由此,可靠地防止静电脱盐处理装置内的水垢的析出。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2年08月03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2/069874、国家申请号为201280074951.2、发明名称为“脱盐处理装置以及脱盐处理装置的运行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盐处理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对来自工厂的工业排水,实施重金属成分、浮游粒子等的除去、基于微生物的有机物的分解除去等净化处理。在工业用水的确保困难的场所,被净化处理的处理水被再利用为工业用水。在该情况下,在重金属成分、浮游粒子、有机物等被除去之后,实施对包含在排水中的离子成分进行除去的脱盐处理。
此外,在利用河水、地下水时,在由于盐分多而导致存在障碍的情况下,实施对包含在水中的离子成分进行除去的脱盐处理。
作为脱盐处理装置,已知反渗透膜式脱盐装置、静电脱盐处理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等。
反渗透膜式脱盐装置在内部具有反渗透膜(RO膜)。若包含离子的水流入反渗透膜式脱盐装置,则反渗透膜(RO膜)仅使水透过。透过了反渗透膜的水(处理水)被再利用为工业用水等。在反渗透膜的上游侧,成为不能通过反渗透膜的离子被浓缩了的水(浓缩水)。该浓缩水被从反渗透膜式脱盐装置排出,从而被排出到水处理装置1的系统外。若处理水相对于流入水的比例变高,则浓缩水的水垢成分浓度成为饱和溶解度以上,产生水垢。
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静电脱盐处理装置中,首先,在一对电极之间施加相反极性的电压。若以该状态使被处理液在电极之间流通,则离子成分被吸附在电极(脱盐工序)。若即使电极的离子吸附性能接近饱和状态,还将电极短路或者施加与离子吸附时相反的电压,则吸附的离子成分从电极脱离。在与离子成分的脱离同时或者脱离后,使被处理液或者离子浓度比被处理液低的液体在电极间流通,从电极间除去离子并将离子成分排出(成分回收工序(再生工序))。然后,反复脱盐工序与再生工序而得到处理水(脱盐水)。
在被处理水(排水、河水、地下水等)中,作为盐分,包含碳酸钙(CaCO3)、石膏(CaSO4)、氟化钙(CaF2)。若超过饱和溶解度,则这些作为结晶性的固形成分(水垢)而析出。例如,若在pH7.3下包含碳酸钙275mg/l,则由于超过饱和溶解度,水垢析出。但是,即使调制该溶液,10分钟后水垢不析出,也会在1天后析出。
在反渗透膜式脱盐装置中,为了通过膜来连续地除去离子成分,则由于高的水回收率的运行,导致浓缩水侧的离子浓度总是较高,长时间(1天以上)保持在饱和溶解度以上,因此水垢析出。
另一方面,在静电脱盐处理装置中,在再生工序中,由于离子从电极脱离,导致在电极间存在浓缩水。若再生工序为10分钟以内,则在水垢析出之前开始脱盐工序。由于脱盐工序开始,导致电极间的水中的离子浓度小于饱和溶解度,因此水垢析出被防止。由于该特性,专利文献1所述的静电脱盐处理装置与反渗透膜式脱盐装置相比,在得到高的水回收率(能够再利用的水的回收率)这方面是有利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4090635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第0019~0023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日立电力系统环保株式会社;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日立电力系统环保株式会社;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93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