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顶置式内燃动力总成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9722.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3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郭耀华;吴江;周强强;杜岩;龚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5/02 | 分类号: | F01P5/02;F01P5/10;F01P7/04;F01P7/14;F01P11/00;B61C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置式 内燃 动力 总成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置式内燃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包括:冷却装置和空气水热交换器;冷却装置位于车顶,冷却装置具有水冷却装置和空气冷却装置;水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散热结构和第二散热结构;空气水热交换器位于内燃动力总成内,空气水热交换器具有水通道和空气通道,水通道与第一散热结构连接;第二散热结构用于与内燃动力总成中的水管连接;空气通道用于通入内燃动力总成内增压的空气,并通过水通道与第一散热结构对通入的内燃动力总成内增压的空气进行冷却。本发明提供的顶置式内燃动力总成冷却系统,机械接口少,占据空间面积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动车组内燃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置式内燃动力总成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内燃动车组(英文:Diesel Multiple Unit,DMU),或称柴油车、内燃动车、柴油动车,是一种以柴油引擎驱动的动力分散式铁路车辆。相对动力集中式的铁路车辆,拥有较佳加减速性能,重量分布较平均,对路轨损耗亦较低。在内燃动车组用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由于气缸套、气缸盖、活塞和气门等机件直接与高温燃气接触,受到强烈的加热,这些机件温度很高。为了保证内燃机正常、可靠地运转,必须通过冷却系统对这些高温机件进行冷却。
在目前的内燃动车组中,内燃动车组通过内燃动力总成的冷却装置对内燃机进行冷却。其中,内燃动力总成的冷却装置总成包括高温水冷却装置和增压空气冷却装置,将高温水冷却装置和增压空气冷却装置分别布置在轨道车辆的底部,或者将高温水冷却装置和增压空气冷却装置其中之一集成于内燃动力总成中,另一个布置在轨道车辆的底部。
但是,现有的内燃动力总成的冷却装置由于其机械接口多,安装后,占据较大空间且不利于轨道车辆的底部其他设备排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顶置式内燃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该顶置式内燃动力总成冷却系统机械接口少,占据空间面积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置式内燃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包括:冷却装置和空气水热交换器;
所述冷却装置位于车顶,所述冷却装置具有水冷却装置和空气冷却装置;
所述水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散热结构和至少一个第二散热结构;
所述空气水热交换器位于内燃动力总成内,所述空气水热交换器具有水通道和空气通道,
所述水通道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连接,以使所述水通道流出的水经所述空气冷却装置和所述第一散热结构进行散热后流入所述水通道;
所述第二散热结构用于与所述内燃动力总成内的水管连接,以使所述内燃动力总成的所述水管中的水经所述空气冷却装置和所述第二散热结构进行散热后流入所述水管中;
所述空气通道用于通入所述内燃动力总成内增压的空气,并通过所述水通道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对通入的所述内燃动力总成内增压的空气进行冷却。
本发明提供的顶置式内燃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进一步的,所述水通道具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
所述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入水口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顶置式内燃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具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
所述第二入口用于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内燃动力总成内的所述水管的第三出口连接;
所述第二出口用于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内燃动力总成内的所述水管的第三入口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顶置式内燃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冷却装置为冷却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97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动汽车的发动机快速暖机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视化保温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