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容器引出线连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9782.3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0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孟亚运;梁晓;韩旭;陈聪;葛昌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赛晶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3/00 | 分类号: | H01G13/00;H01G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器 引出 连接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一种电容器引出线连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包括芯子引出连接片与铜绞线,所述芯子引出连接片的端面设有固定槽,所述铜绞线设于固定槽内;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模具在芯子引出连接片一端冲压固定槽;步骤二、将电容器套管铜绞线放入芯子引出连接片一端的固定槽内;步骤三、采用电烙铁将锡条融化成锡水并慢慢渗入铜绞线和固定槽的间隙中,反复操作三次锡焊直至锡水完全填满固定槽,并在铜绞线上覆盖了三层锡层;步骤四、用高温电烙铁将残锡去掉。本发明完全避开了人为漏压、虚压等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大大减小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可承受高强度、大电流的冲击放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领域,尤其涉及电容器套管引出铜绞线与芯体引出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高压电力电容器的接线端均采用套管引出的方式,目前很多厂家套管引出线与芯体引线连接采用的是直接冷压接的方式,即芯子引出连接片上焊接铜绞线,用压线钳在铜绞线另一端压上一段长40mm的铜管,铜管另一端压接电容器套管的铜绞线。
这在生产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套管铜绞线与芯子引出连接片上焊接的铜绞线通过铜管过渡联接,需要在铜管上压接2次。人工压接存在压接不牢导致铜绞线松脱、甚至漏压的风险;
2、压接的铜管不能完全贴合铜绞线,联接处电阻较大。
3、工步较多,先后经过2~3人操作才能完成。要先在材料准备间做好套管铜绞线与铜管的压接、芯子引出连接片与铜绞线的焊接,然后在组装间完成套管铜绞线上的铜管与芯子引出连接片上铜绞线的压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容器引出线连接结构,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大大减小连接处的接触电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电容器引出线连接结构,包括芯子引出连接片与铜绞线,所述芯子引出连接片的端面设有固定槽,所述铜绞线设于固定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的深度为15‐25mm。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的孔径等于铜绞线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铜绞线通过焊接设于固定槽内。
一种电容器引出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模具在芯子引出连接片一端冲压固定槽;
固定槽大小适中合理,需和电电容器套管铜绞线进行尺寸配合,同时留有余量空间使焊锡渗入固定槽,保证连接的牢靠性,该方式采用模具直接冲压,一次成形,简单方便,一致性好,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质量偏差问题。
步骤二、将电容器套管铜绞线放入芯子引出连接片一端的固定槽内;
步骤三、采用电烙铁将锡条融化成锡水并慢慢渗入铜绞线和固定槽的间隙中,反复操作三次锡焊直至锡水完全填满固定槽,并在铜绞线上覆盖了三层锡层;
步骤四、用高温电烙铁将残锡去掉。
进一步的,所述铜绞线放入固定槽内的长度为10‐20mm。
进一步的,所述锡水摊开凝固后需成钝角。
本发明一种电容器引出线连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赛晶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赛晶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97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榨油机榨膛的压力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粉末自动摊平设备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