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松土促根功效的肥料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1052.7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6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石朋飞;陈彬;张敏;阚学飞;穆光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C05G3/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松土 功效 肥料 增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松土促根功效的肥料增效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生物酵素40-65份、矿物质营养补充剂5-20份和植物生长刺激剂10-30份。本发明提供的肥料增效剂,矿物质营养补充剂为植物提供了所必须的元素,促进植物及其根部的生长;生物酵素可打破土壤板结,使土壤转化成团粒结构,进而增大土壤的孔隙度,使得土壤变得更加疏松透气,生物酵素亦可以为植物补充碳源,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生长刺激剂可提高植物根部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促进植物根部的生长。本发明提供的肥料增效剂可有效疏松土壤、促进植物根部生长,提高植物的长势及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松土促根功效的肥料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人多地少,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肥料。但盲目施肥造成了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有机质下降、有益微生物减少,进而使土壤酸化,盐碱化。最终使得植物的根系不发达、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CN201310067402.9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松土促根剂及其制备方法,但该松土促根剂的见效周期长、松土促根的效果不明显;而且该松土促根剂的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松土促根功效的肥料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来打破土壤板结,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高植物的产量与质量。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松土促根功效的肥料增效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生物酵素40-65份、矿物质营养补充剂5-20份和植物生长刺激剂10-30份。
其中,所述生物酵素是由有机废弃物、微生物菌群和发酵液制成。
其中,所述微生物菌群包括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丝状菌、放线菌、和乳酸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微生物菌群包括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所述酵母菌和所述放线菌,且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所述酵母菌和所述放线菌的质量比为(2-4):(1-2):1。
其中,所述发酵液包括味精发酵液、糖蜜发酵液、酒精发酵液和蔗糖发酵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酒精发酵液中有机质的含量为20wt%-35wt%,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为30-100g/L。
其中,所述植物生长刺激剂包括黄腐酸、氨基酸和海藻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具有松土促根功效的肥料增效剂。首先,矿物质营养补充剂可以为植物提供所必须的元素,促进植物根部的生长。
其次,生物酵素中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有机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可打破土壤板结的状态,使土壤转化成团粒结构,进而增大土壤的孔隙度,使得土壤变得更加疏松透气,增加了土壤中的氧含量,最终使植物的品质得到提升;并且生物酵素还可将土壤中的无效磷钾转化成有效磷钾,调节土壤中水、肥、气体和热量,促进根部的吸收与发育,最终促使根部生长;生物酵素中由于存在大量的小分子水溶性碳,可以为植物补充碳源,进而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植物体内糖分的积累,提高植物的含糖量。
再次,植物生长刺激剂可提高植物根部对营养成分吸收的能力,使主根变得更加粗壮,增加须根的数量,从而状根、促进植物的生长。同时,植物生长刺激剂也包含了很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使植物的根部吸收的更加充分。更加促使了植物根部的生长。
最后,本发明提供的生物酵素、矿物质营养补充剂和植物生长刺激剂是按照本发明人经创造性劳动后得到的质量份数来进行配比的,只有在本发明的这个范围内各个组分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协同作用,本发明提供的肥料增效剂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效地疏松土壤、破坏土壤的板结结构,且促进植物根部生长,提高植物的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10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