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标识密钥签署文件及验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1521.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9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齐宇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慧博习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21/64;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识 密钥 签署 文件 验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标识密钥签署文件及验证方法,以表征身份特征的标识数据经“标识密码算法”运算生成非对称标识公私密钥对,将其中做公钥的标识密码数据转换成可视标识图形用于签署文件,并将其注册、分发至签署端和验证端;本发明利用标识密码对文件进行加解密,保证了文件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利用标识密码数据转换成的可视化图形签署文件保证了文件在签署过程中的安全,在传送和验证过程中不依赖第三方的安全保障,签署时生成电子证据用来验证防伪,不用勘验原文的验证算法保护了用户的秘密,用标识密钥数据加解密、标识密钥图形签署文件达到了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同时达到了签署图形与传统书面文件签署(印章或指纹)的法律内涵和文化内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防伪的技术领域,涉及到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用标识密钥签署电子文件的信息安全的应用技术,具体是一种用标识密钥签署文件及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满足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需求,采用纸件扫描、电子印章签署和数字证书签名等技术来获得的电子版签署文件。
1、纸件扫描:采用扫描签署了印章的纸质文件获得的电子版本签署文件是使用最多、较为简单的方法。存在问题:文件被转换为图形格式后失去文档格式文件“字符搜索”基本功能,这种“电子版”可以“PS”造假生成或修改,而且不太容易辨识真伪。另外,如果要获得签署文件的那一页,需要扫描整个文件,当文件很长、很大时,扫描工作过程十分繁琐,速度慢,文件种类很多时非常费力。尽管扫描法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但是目前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中还在大量的使用这种方法,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简单实用的替代技术所致。
2、软件电子印章签署:用户电脑上安装一个印章生成软件自行操作生成印章图形,将其贴附在文件上将其作为文件的一部分,然后对印章和文件实施规则约束,实现电子文件的印章签署。存在问题:①、用户自己生成印章没有唯一性,不能进行注册登记和网络验证以及监管;②、只能在有约定的范围或系统内部使用;③、使用和依赖加密技术,对不能加密的明文文件的签署文件没有相应的安全措施;④、存在用户可以抵赖否认其签章行为漏洞。
3、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及数字签名技术技术:PKI核心的数字证书里含有一对RSA非对称的密码,称为公钥和私钥,用其中一个密码加密,唯有另一个密码可解密。在PKI中公钥是公开的,在认证机构CA的网络服务器上反映用户身份的信息,能够用来加、解密文件和验证身份。私钥用来进行“签名”和加、解密。对文件进行签名操作要:首先对电子文件进行哈希 (hash)运算,获得文件的摘要(就是哈希值、摘要、唯一值或指纹信息) ,然后用私钥对摘要进行非对称算法加密就是所谓的签名,利用公钥对签名文件进行非对称算法解密就是所谓的验名或验签,这是目前数字签名实用化的应用和操作方式。上述这些原理、操作过程对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非专业的人员来说其内容、方法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甚至于那些名词对非专业人士都显得晦涩难懂,根本谈不上灵活应用了。因为数字签名技术存在种种应用困难的问题,所以世界各国(含中国《电子签名法》)及联合国电子签名法中都有“约定使用或不使用”“不得强制使用”相关条款。
4、PKI数字签名平台:由于PKI数字签名技术在非专业领域的应用存在技术上使用困难的问题,导致了全世界范围内数字签名技术未能广泛地普及应用,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中对电子签署文件存在有广泛、迫切的需求,由此就出现了数字签名平台为那些非专业人士提供文件的签名和加密服务。存在的问题是:替代用户签署电子文件的平台,需将用户数字证书放置平台存在平台签署权合法性质疑和签署权滥用的问题;用户若将文件上传平台存在用户信息曝露问题。
PKI数字签名的推广专业的电子通讯、金融、军事以及政府部门有内部需求及市场,有内部的CA解决问题。各省所建的公共CA是配合应用程序(APP) 解决那些非专业的部门和人员不会使用的问题、以推广自己的数字证书。当然,也存在少数部门强制、不遵守“约定使用或不使用”规定,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签名法》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慧博习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慧博习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15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