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合蝙蝠蛾幼虫感染母种菌株及北冬虫夏草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1700.9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4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谢远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远泰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黄新平 |
地址: | 3449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蝙蝠 幼虫 感染 菌株 冬虫夏草 栽培 方法 | ||
一种适合蝙蝠蛾幼虫感染母种菌株及北冬虫夏草栽培方法,该菌株为北冬虫夏草广A8号‑6,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M2017693;采用无创伤感染技术感染幼虫,感染5‑7天,幼虫身体体表长出菌丝,8‑10天经体表气孔肛门进入体内吸收营养;同时采用幼虫自食虫草菌法感染技术,大量血氧带着虫草孢子进入幼虫各个器官,20‑30天将幼虫全身长透,开始进入幼虫僵硬期,60‑80天后进入转色期,再进行光照诱导和定向培养,100‑150天进入出草期。经检测其子实体营养与药用成份与天然冬虫夏草不相上下,正品率达到85%,效益巨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蝙蝠蛾幼虫感染母种菌株及虫草蝙蝠蛾幼虫为寄主人工栽培北冬虫夏草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属子囊菌门、核菌纲、麦角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是一营腐寄生菌,它是子囊菌中一个大属,全世界已知此属的有350多种,我国已知有58种,在我国已知的58种,由于它寄主不同,又有不同物名。
众所周知,世界上最珍稀昂贵菌类就是冬虫夏草,市场销价每公斤近40-60万元人民币以上,并每年还在以20-30%速度不断上涨,冬虫夏草的畅销在产区造成采挖过量,资源逐年减少,已到了频临灭绝境地,有专家预测再不给予保护,20年后将会进入灭绝阶段,随着人类生活不断提高,这种高档营养品、药品需求量将会是越来越大。因此,人们下在努力地探索其的生长规律,想方设法地通过人工栽培产品来替代这野生资源。
国内很多地方采用大米、小麦、玉米等为培养基像生产大宗食用菌一样待菌丝长透后出草就是大型食用菌子实体叫虫草花,由于没有昆虫寄主,外形根本不像虫草,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虫草,另外还有一些食用菌专家用蚕蛹,蚕幼虫试验性生产少量北虫草,采用创伤感染法感染幼虫或蚕蛹,大部分感染其它细菌,但易得败血病,幼虫僵化率很低,很难形成大规模生产,最多只是小试验而已。
北冬虫夏草是虫草属中一个模式种,与天然虫草极其相似的一个种,这个种极有可能成为野生冬虫夏草替代种。
上世纪80年代,申请人就认为北冬虫夏草天然虫草的替代种,特别是它的营养及药用成份基本相似,产生了尝试用人工饲养较多的家蚕幼虫来替代蝙蝠蛾幼虫来生产北冬虫夏草的技术构思,因此,从80年代初开始试验,先用创伤感染法感染家蚕幼虫,但这种感染法伤口上易感染败血病等,造成正品率低,大多数幼虫都死亡腐烂,失败告终。几年来经上百次试验,正品率只能在10-20%左右之间,而且幼虫满身长草,完全不像天然冬虫夏草,在停止不前时,突然想到是否是创伤接种口感染了其它细菌,造成失败。因此,试着不用创伤感染,而让它自然感染,果然,下批次不用创伤感染成品僵化率有所提高,进而想到再用一个什么载体进行二次感染,成品率不断提高,后又在僵虫转色期间采用光照定向法诱导出草,结果该批次幼虫尸体头部长出一根子座高大粗壮。到了2010年,随着申请人尝试的人工室内饲养蝙蝠蛾幼虫取得了成功,该栽培技术基本定型,到2015年,蝙蝠蛾幼虫栽培北冬虫夏草技术已基本成熟。
现有技术出现了《原生态冬虫夏草高产及育种的方法》,CN201210058897.4公开了: 1.制备孢子悬浮液, 2.菌种培养基:多性蛋白胨10克、葡萄糖30克、酵母膏1克、硫酸镁0.55克、磷酸二氢钾1克、琼脂20克、生长素5毫升、水1000毫升。3.每天晚上8点或阴天把孢子悬浮液和培养基喷洒在活虫体上每天2次,共喷洒3天,增强蝙蝠蛾幼虫接受冬虫夏草的菌种机率,且提高成活率5倍,胞子侵入虫体后萌发,虫钻入土中,冬季形成菌核,夏季菌核前端生出子座穿出土壤形成小草,产出优质高产的冬虫夏草,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原生态冬虫夏草名贵中药材更大的资源。其中也涉及蝙蝠蛾幼虫接受冬虫夏草的菌种的问题,可见,蝙蝠蛾幼虫栽培北冬虫夏草是一种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蝙蝠蛾幼虫感染母种菌株及虫草蝙蝠蛾幼虫为寄主人工栽培北冬虫夏草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远泰,未经谢远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17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林下仿野生袋料桑黄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羊肚菌的培养料及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