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2034.0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9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沈元;张相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JNT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11/06 | 分类号: | C03B11/06;C03B11/12;C03B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陈国军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部 成形对象 输送板 模具 成形装置 滑动导轨 加热 夹具 成形部 冷却部 移动 成形 冷却 穿过 侧面 配置 | ||
本发明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板,其配置有包括模具及成形对象物的夹具;加热部,其包括上部加热部及下部加热部,并且以通过加热部的形式使得所述输送板移动,同时使得所述模具或所述成形对象物加热;成形部,其将通过所述加热部而被加热的所述模具或所述成形对象物形成为已设定的形状;冷却部,其使得成形的模具或成形对象物冷却,在所述输送板的侧面形成有滑动导轨,所述输送板利用所述滑动导轨以穿过所述加热部的形式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板,其配置有包括模具及成形对象物的夹具;加热部,其包括上部加热部及下部加热部,并且以穿过加热部的形式使得所述输送板移动,同时使得所述模具或所述成形对象物加热;成形部,其将通过所述加热部而被加热的所述模具或所述成形对象物形成为已设定的形状;冷却部,其使得成形的模具或成形对象物冷却,在所述输送板的侧面形成有滑动导轨,所述输送板利用所述滑动导轨以穿过所述加热部的形式移动。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消费者对类似于手机、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笔记本等多样的电子终端机的外观设计需求正在增长。
尤其,最近将3D形状的窗玻璃适用于智能终端机的产品激增。此外,预计随后将3D形状的窗玻璃适用于比智能终端机更大的产品的事例会增多。此时,一般的智能终端机使用约5-7英寸的窗玻璃,但大形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需要约7-15英寸的大形3D窗玻璃。
但是,对于这样的大形3D窗玻璃的大小及形状,每个产品使用各自不同的模具,需要能发挥最大的热效率的构造的成形机。由此,现有的大形窗玻璃制造成形机需按各个大小包括所有成形机,因此具有在制造工厂中受很大的空间制约和费用制约的问题。
并且,在为了成形而需要的加热过程中,由于模具和移送装置的大小大而且又很重,因而在移动时与地面产生严重的刮痕,并且磨损快,从而使用寿命很短。此外,也会产生因热传导效率下降而升温时间变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成形装置具备的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形装置,其在最大大小的成形机中使得具备多种大小的窗玻璃成形,实际使用的模具的大小减小到最小限度,从而减少耗电量。
本发明想要实现的技术课题并不限于以上所提到的技术课题,从在以下要说明的内容中对一般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范围内可包含多样的技术课题。
用于解决如上所述课题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板,其配置有包括模具及成形对象物的夹具;加热部,其包括上部加热部及下部加热部,并且以穿过加热部的形式使得所述输送板移动,同时使得所述模具或所述成形对象物加热;成形部,其将通过所述加热部而被加热的所述模具或所述成形对象物形成为已设定的形状;冷却部,其使得成形的模具或成形对象物冷却,在所述输送板的侧面形成滑动导轨,所述输送板利用所述滑动导轨以穿过所述加热部的形式移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对象物是2D玻璃,所述成形部将所述2D玻璃成形为3D形状玻璃。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形装置,特征在于,还包括夹具装载部,其使得所述夹具配置于所述输送板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形装置,特征在于,还包括夹具位置调节部,其调节所述夹具位置。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形装置,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分为至少一个以上的加热区域并进行加热。
此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形装置,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在至少一个以上的加热区域分别对已设定的温度的加热进行设定并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NTC株式会社,未经JNT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2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