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磷酸银/多酸@聚吡咯核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2367.3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0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栋;张建;刘倩文;柳欣;李曹玉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31/26 | 分类号: | B01J31/26;B01J27/188;B01J35/10;C02F1/3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蔡绍强 |
地址: | 272001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银 聚吡咯 多酸 制备 光催化剂 核壳 核壳结构 聚合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纳米复合材料 有效接触面积 制备技术领域 氧化剂 有机污染物 表面原位 充分接触 无机材料 常温下 复合物 光催化 引发剂 有效地 引入 壳层 吸附 吡咯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酸银/多酸@聚吡咯核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材料制备技术领域,以磷酸银/多酸复合物为核,以聚吡咯为壳层,无需添加引发剂,利用表面原位聚合制备了具备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将多酸和聚吡咯引入磷酸银的结构中,加强了对有机污染物和光的吸附,加强了光催化效果;本发明不引入氧化剂所引起的吡咯聚合,所形成的核壳结构提高了二者的有效接触面积;本发明制备方法简便,成本低,对环境无害,可在常温下处理,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应用前景广泛;所制备的磷酸银/多酸@聚吡咯核壳光催化剂性能优异,多酸和聚吡咯在磷酸银表面的充分接触也对磷酸银的结构起到了有效地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酸银/多酸@聚吡咯核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今,水体污染已经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水体的保护。同时解决水体污染也成为目前各国关注的重点和研究的热点。在众多的水体处理方法中,利用太阳光或可见光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光催化剂对于太阳光的吸收弱,严重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制备出在太阳光下具有高效催化效果的光催化剂已经成为目前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磷酸银是一种优异的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明显。但是只在可见光下的应用限制了其在太阳光条件下的使用,击打了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而且,磷酸银在可见光下容易导致光腐蚀,表面会形成具有化学惰性的银颗粒,使其催化性能降低。因此,人们采用将磷酸银与其他半导体材料进行复合的方法来提高催化活性和结构的稳定性。例如,发明专利(201510159088.6)报道了一种磷酸银/还原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01510930469.X)报道了一种MIL-100(Fe)复合磷酸银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01710201103.8)报道了一种磷酸银负载磷酸锌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01210065515.0)报道了一种负载型磷酸银/多聚磷酸银/氯化银复合水处理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等。
虽然磷酸银基复合材料会提高光催化性能和增加结构的稳定性,但是与复合的材料间的接触并不充分,只有在二者接触的界面处才能起到复合材料的协同效应。因此,这种不充分的接触方式不利于减少光催化过程中的光腐蚀,包覆物也难以对核心材料实现有效地保护。聚吡咯为一种导电聚合物,可以提高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但是聚吡咯的聚合通常需要加入强氧化剂,使得产物中混入杂质,不利于催化剂的使用。而且,吡咯的使用量大,氧化剂的加入也会进一步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磷酸银/多酸@聚吡咯核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磷酸银/多酸复合物为核,以聚吡咯为壳层,无需添加引发剂,利用表面原位聚合制备具备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可在常温下处理,所制备的磷酸银/多酸@聚吡咯核壳光催化剂得核壳结构可以实现包覆物和被包覆物间最大的接触面积,对核心材料起到保护作用。
本发明所述的磷酸银/多酸@聚吡咯核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磷酸银/多酸复合物为核,以聚吡咯为壳层,无需添加引发剂,利用表面原位聚合制备了具备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硝酸银与多酸分散于水中,常温搅拌10-60分钟,得溶液A;
(2)向溶液A中投入磷酸盐后产生沉淀,常温搅拌10-180分钟,得悬浮液B;
(3)向悬浮液B中投入吡咯单体,常温搅拌反应30-130分钟,得悬浮液C;
(4)将悬浮液C用洗涤剂洗涤1-3次,干燥后得成品。
其中:
多酸为磷钨酸及其盐、硅钨酸及其盐、磷钼酸及其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学院,未经济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23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