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下墙体施工的横向整浇墙幅下沉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2554.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6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章胜南;吴朝峰;孙正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胜南;吴朝峰;孙正东 |
主分类号: | E02D5/20 | 分类号: | E02D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仁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7 | 代理人: | 郑新军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板 地下墙体 布水管 吊索 下沉工艺 出水孔 进水管 拆模 吊机 顶面 施工 地下施工技术 土压传感器 顶部设置 顶面中心 高压水管 施工成本 施工工期 同步下降 上端 无渗漏 下侧面 底面 平齐 竖直 台吊 通孔 下端 混凝土 | ||
本发明涉及地下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地下墙体施工的横向整浇墙幅下沉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在地面上位于凹槽的上方安装若干吊机,凹槽的顶部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与每台吊机上的吊索的下端固定,凹槽的底面设有若干土压传感器,支撑板的顶面中心安装布水管,布水管的下侧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出水孔,支撑板上设有与出水孔一一对应连接的通孔,布水管上连接若干竖直的进水管;b、在支撑板的顶面用混凝土横向整浇墙幅,待墙幅的强度达到拆模强度后拆模;c、每根进水管的上端连接高压水管,控制所有吊机的吊索同步下降,直至墙幅的顶面下降至于地面平齐。该工艺制得的地下墙体质量高、无渗漏,免去二次施工,极大的降低了施工成本,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地下墙体施工的横向整浇墙幅下沉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地下工程越来越多,例如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廊道、多层地下车库、地铁隧道等地下施工工程,这些工程都是深基础施工,在地下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施工安全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需要进行基坑围护。基坑围护基本步骤为:地下开槽、槽内制浆、制墙,制墙工艺非常多,例如排桩墙、现浇地下连续墙、半预制半现浇地下墙。
排桩墙属于临时性支护结构,排桩墙施工完成后形成防护墙,防护墙内二次施工制备主体墙,地下主体墙施工完毕后,临时性支护结构的作用终止,排桩墙成为永久性废弃物,极大的增加了工程成本、延长工期,且占用一定的土地面积;排桩墙纵向接缝非常多,容易导致渗水。
现浇地下连续墙,在凹槽内的泥浆中放入钢筋笼,泥浆中插入浇筑管,通过高压在槽底部浇筑,浇筑管每浇筑一次后管子上移,直至浇筑完成整面墙体,该种施工方法制成的墙体既作为基坑的临时支护结构,又作为地下室永久性主体墙,大幅度降低了工程造价,但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也存在很多弊端:(1)对泥浆要求高,泥浆处理成本高且泥浆容易造成污染;(2)墙体混凝土质量不均匀、不稳定,墙体自身尺寸、平面形状、竖向位置均难以控制,墙幅连接处存在渗漏问题;(3)因为水下灌注,钢筋笼放入泥浆中后,钢筋上沾满泥浆,握裹力降低,墙身质量会降低,易引起墙面无规则渗水,而且墙面粗糙,部分地方钢筋直接裸露出来,而且还会出现夹泥现象,需要设置防水内衬墙;(4)预埋件准确定位困难,地下连续墙只能作为主体结构墙体的一部分。
半预制半现浇地下墙,将预制好的墙体一块块的排布在凹槽内,墙体与墙体之间存在纵向间隙,然后再间隙内浇筑混凝土,通过混凝土将相邻两块墙体连接;该种墙体施工方法介于排桩墙与现浇地下连续墙之间,均存在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地下墙体施工的横向整浇墙幅下沉工艺,该种工艺能确保在地面上横向整浇墙幅顺畅下沉,最终制得的地下墙体质量高、精度高、防渗性能好、安全度高,而且无需额外设置内衬墙,整个工程成本低、工期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地下墙体施工的横向整浇墙幅下沉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在地面上位于凹槽的上方安装若干吊机,凹槽的顶部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与每台吊机上的吊索的下端固定,支撑板的底面设有若干土压传感器,支撑板的顶面中心安装布水管,布水管的下侧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出水孔,支撑板上设有与出水孔一一对应连接的通孔,布水管上连接若干竖直的进水管;b、在支撑板的顶面用混凝土横向整浇墙幅,待墙幅的强度达到拆模强度后拆模;c、每根进水管的上端连接高压水管,控制所有吊机的吊索同步下降,直至墙幅的顶面下降至于地面平齐;墙幅在下降过程中,当某个土压传感器的压力值大于设定值时,与该土压传感器对应的进水管注入高压水。
作为优选,步骤a之前,在凹槽底部植入若干止沉桩,止沉桩的顶面共面,止沉桩的顶面高出凹槽底部的距离为4cm-6cm。
作为优选,步骤a中,支撑板为钢板,支撑板的底面设有若干凹腔,所述的土压传感器安装在凹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胜南;吴朝峰;孙正东,未经章胜南;吴朝峰;孙正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25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敏感建、构筑物加固变形控制装置
- 下一篇:钢管压缩桩的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