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湖泊水域用的外来水生植物沉浮式栅格防护栏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3238.6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3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谢冬;张铭连;范竟成;周婷婷;张影宏;李欣;朱铮宇;李寓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5/06 | 分类号: | E02B15/06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潘志渊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撑 防护栏 侧杆 水生植物 湖泊水域 沉浮式 导线管 栅格 连接板 隔板 隔板设置 两端设置 线缆设置 一端设置 中间设置 螺栓 子连接 沉子 浮子 线缆 子母 拦截 维护 | ||
本发明涉及防护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针对湖泊水域用的外来水生植物沉浮式栅格防护栏,包括:防护栏、横撑、侧杆;所述防护栏的中间设置有横撑;所述横撑的两端设置有侧杆,且横撑与侧杆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子母连接板包括有子连接板及母连接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横撑的两侧,且隔板与横撑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横撑与侧杆上均设置有浮子;所述导线管设置在侧杆的两端,且导线管与侧杆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线缆设置在导线管内,且线缆的一端设置有沉子。该针对湖泊水域用的外来水生植物沉浮式栅格防护栏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易于安装,可拦截大量水生植物,易于清理维护,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对湖泊水域用的外来水生植物沉浮式栅格防护栏,特指一种具有拦截外来水生植物的沉浮式栅格防护栏,属于防护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外来水生植物相对与本地水生植物而言,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历史上没有自然发生分布而被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的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水生植物能够破坏并污染湖泊水域的生态环境,并导致生态灾害陆续发生,此外外来水生植物还会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水生植物的生存,导致本地水生植物的消失与灭绝。
为了防止外来水生植物的侵入,通常在湖泊水域内安装防护栏网,防护栏网为柔性材料制成,鱼类一旦误入栏网将无法脱离,最终导致死亡,此外现有的防护栏结构设计不合理,不易安装,需要经常清理维护,使用起来极为不便,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针对湖泊水域用的外来水生植物沉浮式栅格防护栏,该针对湖泊水域用的外来水生植物沉浮式栅格防护栏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易于安装,可拦截大量水生植物,易于清理维护,使用方便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针对湖泊水域用的外来水生植物沉浮式栅格防护栏,包括:
防护栏、横撑、侧杆、子母连接板、隔板、浮子、线缆、导线管、沉子、栅格板、通线孔、子连接板、母连接板;
所述防护栏的中间设置有横撑;所述横撑的两端设置有侧杆,且横撑与侧杆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子母连接板包括有子连接板及母连接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横撑的两侧,且隔板与横撑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横撑与侧杆上均设置有浮子;所述导线管设置在侧杆的两端,且导线管与侧杆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线缆设置在导线管内,且线缆的一端设置有沉子;所述栅格板设置在横撑的下方,且栅格板与横撑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侧杆的两端开设有通线孔;所述子连接板设置在防护栏的一侧,且子连接板与防护栏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母连接板设置在防护栏的另一侧,且母连接板与防护栏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针对湖泊水域用的外来水生植物沉浮式栅格防护栏所述栅格板的外形特征呈长方体状,且栅格板的长度与横撑的长度相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针对湖泊水域用的外来水生植物沉浮式栅格防护栏所述子连接板上设置有凸条,且母连接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凸条的外形与凹槽的外形相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针对湖泊水域用的外来水生植物沉浮式栅格防护栏所述导线管为倾斜式设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针对湖泊水域用的外来水生植物沉浮式栅格防护栏所述导线管设置在通线孔的下方,且导线管与通线孔相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针对湖泊水域用的外来水生植物沉浮式栅格防护栏所述隔板端部的外形特征呈弧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方案的针对湖泊水域用的外来水生植物沉浮式栅格防护栏,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易于安装,可拦截大量水生植物,易于清理维护,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32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