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污染河道的生态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3810.9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9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史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建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毛翔威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江南路155***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污染 生态治理 重金属捕集剂 河道 重量份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纳米四氧化三铁 污水处理絮凝剂 淀粉磷酸酯 聚丙烯酰胺 氨基甲酸 丙烯酰胺 黄原酸钠 聚乙烯醇 氯化亚铁 絮凝处理 改性剂 聚酰胺 壳聚糖 硫酸铁 絮凝剂 引发剂 重金属 捕集 丁基 黄药 硫代 研发 淀粉 污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河道的生态治理方法,包括污水的絮凝处理和重金属捕集,其中污水处理絮凝剂按重量份包括30‑50份聚酰胺黄原酸钠、15‑20份淀粉磷酸酯、10‑15份壳聚糖、5‑10份丙烯酰胺、20‑30份引发剂、5‑10份硫酸铁、10‑15份纳米四氧化三铁、20‑30份纳米氯化亚铁、5‑10份改性剂。所述重金属捕集剂按重量份包括40‑50份四硫代联氨基甲酸、15‑20份二硫代氨基甲酸盐、10‑15份淀粉、8‑10份聚丙烯酰胺、6‑8份丁基钠黄药、5‑10份聚乙烯醇、20‑30份填料。本发明采用自主研发的絮凝剂和重金属捕集剂,从而实现对于重金属污染河道的生态治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染河道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重金属污染河道的生态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环保要求对工业污水的排放标准要求极严,但是现在仍然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实现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污水的零排放,这就会导致工业污水的重金属离子会有部分流入至河流中,日积月累后,其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城市有限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河水中重金属离子污染物严重超标,致使水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日益衰退。因此现在有必要提出一种重金属污染河道的生态治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河道的生态治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河道的生态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向河道中投入絮凝剂,所述絮凝剂按重量份包括30-50份聚酰胺黄原酸钠、15-20份淀粉磷酸酯、10-15份壳聚糖、5-10份丙烯酰胺、20-30份引发剂、5-10份硫酸铁、10-15份纳米四氧化三铁、20-30份纳米氯化亚铁、5-10份改性剂,所述改性剂按重量份包括30-40份氯乙酸、20-30份阳离子醚化剂、15-30份聚环氧氯丙烷胺、5-10份石墨烯;
(2)再在河道中投入重金属捕集剂,去除河道中的重金属离子,所述重金属捕集剂按重量份包括40-50份四硫代联氨基甲酸、15-20份二硫代氨基甲酸盐、10-15份淀粉、8-10份聚丙烯酰胺、6-8份丁基钠黄药、5-10份聚乙烯醇、20-30份填料,所述填料按重量份包括40-50份海泡石、10-30份膨润土、5-10份稀土、20-30份高岭土;
(3)最后投放藻类微生物,对水体进行生态净化。
所述絮凝剂的制备方法是首先将30-40份氯乙酸、20-30份阳离子醚化剂、15-30份聚环氧氯丙烷胺、5-10份石墨烯混合搅拌,在温度为60-70℃的水浴中加热30min,制得改性剂,备用;然后将30-50份聚酰胺黄原酸钠、15-20份淀粉磷酸酯、10-15份壳聚糖、5-10份丙烯酰胺、20-30份引发剂加入蒸馏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将溶液的pH值调节到5-7,在25-60℃水浴加热,至溶液成粘稠状,停止搅拌,25-60℃反应10h,取出所得产物,接着与5-10份硫酸铁、10-15份纳米四氧化三铁、20-30份纳米氯化亚铁、5-10份改性剂进行混合,于60-100℃温度下进行搅拌30min,最后将所得高分子凝胶放入干燥箱内干燥24 h ,最后研磨成粉末即得絮凝剂。
絮凝剂中的聚酰胺黄原酸钠的絮凝作用强,便于促进絮体形成和生长,絮凝效果显著。淀粉磷酸酯具有高透明度、高黏度、强胶黏性、良好冻融稳定性和弱凝沉性等性质,其与壳聚糖、丙烯酰胺能够进行发明接枝共聚反应,纳米四氧化三铁和纳米氯化亚铁作为磁性材料,利于重金属的絮凝。
所述改性剂中的氯乙酸、阳离子醚化剂、聚环氧氯丙烷胺可以提高聚酰胺黄原酸钠的阳离子絮凝能力,石墨烯则用于起到联结的作用,将上述有效成分联结在一起,发挥更大的协同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建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建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38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虾蟹和贝类暂养过程中的净化方法
- 下一篇:黑臭河道的净化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