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端板以及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77236.4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4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曹根;莫违华;姚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4 | 分类号: | H01M50/204;H01M50/244;H01M50/258;H01M50/2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李国祥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以及 电池 模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端板以及电池模组。复合端板,包括:刚性基板,沿自身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能够面向单体电池设置;刚性连接板,刚性连接板包括相继分布的连接部和以及朝向连接部弯折的弯钩部,弯钩部嵌入刚性基板,以使刚性连接板连接固定于刚性基板,连接部位于第二表面、且用于与外部结构件连接固定,刚性连接板与刚性基板材料不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端板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自身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端板以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动力电池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生产或生活。动力电池也称二次电池,为可再充电电池。动力电池被广泛地使用。低容量的动力电池可用于小型电动车辆,高容量的动力电池可用于大型电动车辆,例如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成组使用时,需要使用汇流排将每个动力电池串联或并联。通常汇流排与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焊接连接。每个动力电池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以及用于固定多个单体电池的端板和侧板。端板和侧板围绕所有单体电池设置。现有技术中,端板为一整体结构。端板与侧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安装。随着电池模组的容量不断提升,单体电池在一些情况下自身会发生膨胀,从而会向端板和侧板施加膨胀力,这就导致端板和侧板容易发生变形位移,进而致使侧板与端板之间的焊缝失效。因此,传统的电池模组存在结构强度偏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端板以及电池模组。复合端板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自身结构强度。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复合端板,包括:刚性基板,沿自身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能够面向单体电池设置;刚性连接板,刚性连接板包括相继分布的连接部和以及朝向连接部弯折的弯钩部,弯钩部嵌入刚性基板,以使刚性连接板连接固定于刚性基板,连接部位于第二表面、且用于与电池模组的侧板连接固定,刚性连接板与刚性基板材料不同、且刚性连接板为金属材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刚性基板和刚性连接板均为金属材质;或者,刚性基板为非金属材质,刚性连接板为金属材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连接部通过紧固件与刚性基板连接固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刚性基板上设置有沿厚度方向延伸的贯通孔,连接部上设置有与贯通孔相对应的连接孔,紧固件穿过连接孔和贯通孔,以将连接部和刚性基板连接固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刚性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刚性连接板沿刚性基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两个刚性连接板各自的弯钩部相向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两个刚性连接板沿刚性基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刚性基板包括与弯钩部形状相匹配的定位槽,定位槽沿刚性基板的高度方向延伸,弯钩部能够沿高度方向插接于定位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刚性基板还包括与连接部形状相匹配的容纳槽,容纳槽从第二表面朝第一表面凹陷、且与定位槽相连通,连接部沉入容纳槽,连接部背向刚性基板的表面与第二表面相齐平。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弯钩部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弯钩部通过第一延伸段与连接部相连接,第二延伸段与连接部位于第一延伸段的同一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连接部包括相继分布的第一平直段、与第一平直段相交设置的中间过渡段以及与第一平直段平行设置、且与中间过渡段相连接的第二平直段,连接部通过第一平直段与弯钩部相连接,连接部通过第二平直段与刚性基板连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72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