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胶类中药中杂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7393.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2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郝向慧;王静;徐云鹏;石永坚;王玉娇;周祥山;郭尚伟;段小波;池雨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5/32 | 分类号: | A61K35/32;A61K35/586;A61K3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252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中药 杂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胶类中药中杂质的方法,将煎煮胶类中药得到的胶液粗滤后,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5,将浓缩后的胶液采用高温高压静置分层除杂的方式处理胶液,将杂质从胶液中分离出来,使胶液纯化符合要求。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胶类中药纯化工艺效率低、周期长的缺点,大大提高了除杂效率、缩短了纯化处理周期。并可实现连续规模化生产,使胶液更为纯净,极大地改善了胶类中药色泽和透明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离胶类中药中杂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胶类中药是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传统中药,在现代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应用广泛,疗效确切。胶类中药一般为含有胶原成分的动物组织(动物皮、角、甲、骨等),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常见的胶类中药有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黄明胶等。
胶类中药生产工序,一般包括原料清洗分块、煎煮提取、胶液纯化、浓缩、凝固成胶等过程。其中在煎煮提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提出原料细粒、畜毛、脂肪等杂质,如不除去这些杂质,不但增加阿胶中的灰分、水不溶物等杂质的含量,而且还影响到胶的口感、色泽、气味和透明度等,所以,必须经过纯化过程将杂质去掉,保证胶类中药品质。
传统的胶液纯化工艺为将胶液置于敞口锅中,不断加热保持微沸,使油脂等不溶性杂质在微沸的条件下逐渐从胶液中上浮并聚集在胶液表面,再用工具将上浮物撇除,如此循环,直到检测胶液中杂质去除合格为止。即为胶类中药的打沫纯化过程。打沫不仅耗时长、耗能高、人员劳动强度大,还产生大量蒸汽影响现场作业环境。亦存在部分企业在胶液纯化过程加入明矾的现象,利用明矾在水溶液中电解絮凝吸附作用,加速胶液除杂过程。明矾中的铝并不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过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产生危害,影响了胶类中药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胶类中药中杂质的分离效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胶类中药杂质快速有效分离的方法,能够高效快速的制备出符合标准要求的胶类中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离胶类中药中杂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粗滤胶类中药的胶液,除去固体杂质,得到粗滤胶液;
(2)浓缩所述步骤(1)中的粗滤胶液,至所述粗滤胶液的相对密度为1.02~1.15,得到浓缩胶液;
(3)将所述步骤(2)中的浓缩胶液在温度100~130℃、压力0.1~0.3MPa下进行高温高压处理0.5~3h;
(4)将所述步骤(3)高温高压处理后的胶液静置1~2h,待所述胶液自动分层后,分离上层及下层的杂质部分,得到中间层的纯净胶液。
优选的,步骤(1)所述胶类中药的胶液由胶类中药的原料经煎煮法制备得到。
更优选的,所述胶类中药的原料为驴皮、龟甲或鹿角。
优选的,所述粗滤的方式为沙滤或布袋过滤。
更优选的,所述沙滤的介质为不锈钢片和不锈钢砂中的一种或两种。
更优选的,所述布袋的网孔大小为80~150目。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浓缩为膜浓缩,所述膜浓缩的压力为780~900mbar。
更优选的,所述膜浓缩用膜为聚酰胺高温纳滤膜,所述膜的孔径小于1000Da。
优选的,所述高温高压处理的温度为110~125℃,压力为0.2~0.25MPa。
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分离的方式为分液或离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73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