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湿疹的外洗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8113.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5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宋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春玲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A61P17/00;A61K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疹 野菊花 蝉蜕 明矾 中药 苦参 重量组成 白附子 白藓皮 苍耳子 地肤子 海桐皮 马鞭草 大黄 荆芥 枯矾 治疗 花椒 防风 配方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湿疹的外洗中药,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组成:荆芥10‑14克,防风13‑17克,苦参28‑32克,海桐皮13‑17克,白藓皮28‑32克,地肤子28‑32克,白附子13‑17克,野菊花13‑17克,马鞭草13‑17克,花椒8‑12克,蝉蜕10‑14克,苍耳子13‑17克,大黄13‑17克,枯矾10‑14克,明矾10‑14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湿疹的外洗中药。
背景技术
湿疹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湿
疹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皮肤病,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
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有显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湿疹的外洗中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湿疹的外洗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荆芥10-14克,防风13-17克,苦参28-32克,海桐皮13-17克,白藓皮28-32克,地肤子28-32克,白附子13-17克,野菊花13-17克,马鞭草13-17克,花椒8-12克,蝉蜕10-14克,苍耳子13-17克,大黄13-17克,枯矾10-14克,明矾10-14克。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荆芥12克,防风15克,苦参30克,海桐皮15克,白藓皮30克,地肤子30克,白附子15克,野菊花15克,马鞭草15克,花椒10克,蝉蜕12克,苍耳子15克,大黄15克,枯矾12克,明矾12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痛。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藓,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 。
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藓。
白藓皮: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藓,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白附子:祛风痰,逐寒湿,定惊痫。治中风痰壅,偏正头痛等。
野菊花:清热解毒,消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蒺疾杆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马鞭草: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花椒: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止痒。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蛔虫腹痛,呕吐泄泻,肺寒咳喘,肺寒咳喘,龋齿牙痛,阴痒带下,湿疹皮肤瘙痒。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痛,明目退翳,止痉。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咽痛,麻疹不透,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目赤肿痛,翳膜遮睛,惊痫夜啼,破伤风等症。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治风寒头痛,鼻渊头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风疹瘙痒,疥藓麻风。
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春玲,未经宋春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81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