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8977.4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4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幸;周晓光;刘立平;谷双;沈滨;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环耀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药器 中水回用处理装置 离子交换系统 反渗透系统 反渗透装置 预处理装置 管道连通 还原剂 连通 陶粒 活性炭过滤器 离子交换装置 中水回用处理 过滤器 电吸附装置 环境友好型 除盐效率 处理工艺 回用水池 中水回用 除垢剂 集水池 净水池 膜处理 中水池 除垢 除盐 气泵 串联 | ||
本发明涉及中水回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包括中水池(1)、预处理装置、电吸附装置(4)、反渗透系统、离子交换系统、除垢剂加药器(6)、还原剂加药器(7)和回用水池(9),其中,预处理装置包括连通的陶粒过滤器(2)和活性炭过滤器(3),反渗透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通的反渗透装置(5)、脱气泵(8)和膜处理区集水池(10),反渗透装置(5)连通有除垢加药器(6)和还原剂加药器(7),离子交换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连通的离子交换装置(11)和净水池(12),还公开了中水回用处理工艺。本发明利用多种除盐技术串联,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和工艺,除盐效率大于9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水回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中水”是相对于上水〔给水〕和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就是把城市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经过深度技术处理,去除各种杂质,去除污染水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及某些重金属离子,进而消毒灭菌,其水体无色、无味、水质清澈透明,且达到或好于国家规定的杂用水标准(或相关规定),该技术是污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既可以增加可利用水资源,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或居民生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常用“超滤+反渗透”串联处理中水,中水的杂质去除效果单一的缺点,提供了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包括中水池、预处理装置、电吸附装置、反渗透系统、离子交换系统、除垢剂加药器、还原剂加药器和回用水池,其中,预处理装置包括连通的陶粒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中水池与陶粒过滤器连通,活性炭过滤器与电吸附装置连通,反渗透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通的反渗透装置、脱气泵和膜处理区集水池,反渗透装置内还设有反冲洗装置和排泥管,电吸附装置与反渗透装置连通,反渗透装置连通有除垢加药器和还原剂加药器,脱气泵还与回用水池连通,离子交换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连通的离子交换装置和净水池,离子交换装置与膜处理区集水池连通。
陶粒过滤器可以除去中水中的菌藻、悬浮物等粒径较大的物质;活性炭过滤器可以除去中水中的COD、氰等物质。电吸附装置将电化学理论与吸附分离技术相结合,利用带电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来实现水中带电粒子的去除、有机物的分解等目的,随着电极吸附带电粒子的增多,带电粒子在电极表面富集浓缩,从而使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颗粒及其带电物质滞留在电极表面,最终实现盐与水的分离,获得淡水,可用于水的除盐、去硬和淡化,以及重金属废水处理等。
反渗透装置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通过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选择透过性,在含盐水一侧施压,以压力为推动力,阻止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分子和溶解的无机盐分子通过反渗透膜,将水从含盐水中分离的技术,其设有的反冲洗装置可以除去反渗透膜上残留的有机物分子和无机盐分子,降低反渗透装置的维护成本,提高分离效率。
经电吸附装置和反渗透装置处理的中水经离子交换系统处理后可以提高出水的水质,同时还可以减少再生离子交换系统所需的酸碱溶液的使用量。
作为优选,预处理装置还包括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与活性炭过滤器连通,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在活性炭过滤器通入臭氧,既可以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以便有机物在后续工艺中被除去,又可以使活性炭强化再生,提高过滤效率,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电吸附装置为活性炭-二氧化钛电极电吸附装置。
利用中水处理装置的中水回用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中水池中的中水经陶粒过滤器过滤后,再经过活性炭过滤器过滤,得到中间水;
(2)中间水经电吸附装置处理,得到淡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环耀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环耀环境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89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