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模隔离叠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0415.3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8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幸华;李政文;黎少伟;何可立;马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 |
代理公司: | 50217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膜 膏料 隔离叠片 膏体 极板 双模 蓄电池制造 快速干燥 受热膨胀 贴合处 贴合度 热风 抽吸 覆膜 和膏 直观 观察 加工 | ||
本专利涉及蓄电池制造方法领域,具体公开了双模隔离叠片方法,本方法的步骤4中,能在对膏料进行覆膜时,能对隔离膜与膏体处的空气进行抽吸,进而让隔离膜快速的覆在膏体上,同时能有效的降低隔离膜和膏体之间产生的气泡的机率;在步骤5中,热风能作用到极板A上,对与隔离膜贴合处的膏料进行快速干燥,能增加隔离膜与膏料的贴合度;若隔离膜与膏料之间存有气泡,气泡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进而能够直观的观察气泡的位置,对气泡进行快速的处理,降低隔离膜与膏料之间形成气泡机率,提高了极板加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蓄电池制造方法领域,具体涉及双模隔离叠片方法。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
在蓄电池的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隔离膜和隔离板对极板进行分隔,其中隔离膜呈薄膜状,而隔离板呈板状,二者的厚度不同,其中将隔离膜安装在极板的制作过程中进行的,在传送带上涂覆极板膏料后,将隔离膜敷在膏料的表面上,实现对膏料的固定;而隔离板的安装是在极板形成烘干后,将隔离板放置在两个相邻的极板之间,防止电池运送移动时电池内部的电极片相互接触而造成短路毁坏。
由于隔离膜的较薄,在将隔离膜敷在膏料的表面上时,隔离膜与膏料之间容易形成气泡,在极板的烘干步骤中气泡容易受热膨胀,进而让膏料与隔离膜分离,导致膏料缺少可附着的表面,容易使极板上的膏料在后续的处理中脱落,导致极板的制作不合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双模隔离叠片方法,以避免隔离膜与膏料之间形成气泡,提高极板的加工合格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双模隔离叠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膏料、若干第一压力框、隔离膜、若干隔离板以及封闭第一压力框的第二压力框;
步骤2:准备传送膏料的传送带、用于覆膜的可转动的按压辊、吸附隔离膜于膏料之间的空气的吸附单元以及对覆有隔离膜的膏料进行干燥的干燥单元,吸附单元中设有若干抽吸管,干燥单元中设有若干热风通孔;
步骤3:将步骤1中的膏料持续的平铺在传送带上,传送带以2-3m/min的速度进行传送;同时将步骤1中的隔离膜安装在按压辊上;
步骤4:当膏料传送至隔离膜的覆膜处时,启动按压辊转动,按压辊带动隔离膜以2-3m/min的速度压覆在膏料上,形成极板A;同时启动吸附单元,吸附单元的抽吸管以5-10m/s的速度对隔离膜与膏料之间的空气进行抽吸;
步骤5:当步骤4中的极板A移动至热风单元处时,热风单元中的热风以0.5-2m/s的速度从热风通孔中喷出,且热风的温度为60-80℃,热风喷到极板A的隔离膜上,热风干燥后形成极板B;
步骤6:对步骤5中的极板B依次进行切片、浸酸、烘干后,形成极板C;
步骤7:将步骤1中的隔离板与步骤6中极板C均水平放置,且相邻两个隔离板之间有且只有一层极板C,形成堆叠结构;然后将堆叠结构放置到步骤1中的第一压力框中,再用第二压力框第一压力框进行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04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