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0820.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4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翔宇;李世磊;惠菊;尚嘉毅;孔录;刘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D9/04 | 分类号: | A23D9/04;A23C9/152;C12P7/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张淑珍;王维玉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脂组合物 油酸 非甘油酯 制备 亚油酸甘油三酯 定向酯交换 随机酯交换 脂肪混合物 棕榈酸甘油 分离纯化 棕榈硬脂 亚油酸 棕榈酸 乳脂 三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脂组合物,该油脂组合物包含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及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并且该油脂组合物的成分及含量更接近中国人母乳脂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油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碘值为18至36的棕榈硬脂为原料,经随机酯交换获得油脂A;再将该油脂A与含有油酸或其非甘油酯和亚油酸或其非甘油酯的脂肪混合物进行sn‑1,3定向酯交换,经分离纯化,从而得到本发明的油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添加剂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成分及含量更接近中国人乳酯的油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油脂组合物包含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以下或简称OPL)及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以下或简称OPO)。
背景技术
母乳是婴幼儿成长初期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其中,50%-60%的能量供给来源于母乳中的甘油三酯。因此,甘油三酯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家庭依靠配方奶粉对婴幼儿实施喂养。为了给婴幼儿提供最健康、最适宜、最贴近母乳的人乳替代脂,婴幼儿配方奶粉专用油脂经历了数次革新。截至目前,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脂肪主要来自于植物油调配、牛乳脂肪及含有主要组分为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油脂组合物。
人乳脂中的脂肪酸与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在甘油三酯骨架上的位置分布规律差异性极大。具体而言,人乳脂中的饱和脂肪酸主要分布于sn-2位置上,与此相反,植物油中的饱和脂肪酸主要分布于sn-1(3)位置上。现有研究(Filer et al.,Journal of nutrition,1999,99:293-298)证明,分布于sn-2位的棕榈酸更有利于婴幼儿的吸收,因此,相比于人乳脂,植物油调配油脂并不利于婴幼儿对脂肪的吸收。此外,由于脂肪的消化吸收高度依赖胰腺分泌的脂肪酶的水解作用,其作用位点在甘油三酯的sn-1(3)位,因此在植物油调配油脂的水解过程中,将在小肠内产生较高含量的游离饱和脂肪酸,随后这些高熔点饱和游离脂肪酸将在肠内与钙离子形成钙皂,从而直接影响婴幼儿对于钙的吸收。
其次,牛乳脂肪虽然来自于动物乳汁,但是其总脂肪酸组成及sn-2位脂肪酸组成均与人乳脂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在总脂肪酸含量上,人乳含有10%以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牛乳仅仅含有不到2%,众所周知,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婴幼儿的大脑及视网膜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牛乳中sn-2棕榈酸仅占总棕榈酸含量的35%左右,远远低于人乳脂中的70%,因此,牛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婴幼儿对棕榈酸及钙质的吸收。
近年来,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人乳脂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国民的人乳脂中的主要甘油三酯结构为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因此,众多外资企业,如荷兰洛德斯克罗科兰公司及以色列恩兹默泰克有限公司推出了相应的商业化的富含OPO的人乳替代脂产品,并受到了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的广泛关注。其中,发明专利CN101258230B公开了以碘价2-12的棕榈油为原料通过与油酸进行酸解反应制备OPO的制备方法;CN101679909B公开了以碘价18-40的棕榈油为原料经过随机酯交换后,与油酸进行酸解反应制备OPO的制备方法;CN101198261B公开了一种富含OPO的人乳替代品。以上发明专利均以制备OPO或生产以OPO为主要成分的人乳替代脂为目的。但是,随着最近中国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关注度逐渐升级,我们研究发现,由于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群乳汁中脂肪组成与欧美人群乳汁中脂肪组成差别极为明显。表1总结了中国及欧洲人乳脂中重要指标,如重要的甘油三酯及脂肪酸含量: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08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