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排放管道内氢气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1301.0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5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龙;汤宏宇;王军锋;霍元平;刘阳;李洋;李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3/08 | 分类号: | F16K3/08;F16K3/312;F16K31/36;F16K37/00;F16L55/07;F03D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气 支撑座 堵盖 圆板 通风管道 自动排放 排气口 叶片 状态显示板 除尘系统 扭力弹簧 轴连接 弯管 轴座 轴承 淤积 安全隐患 排气口排 人工操作 叶片转动 运行时 错开 复位 底端 壳体 密封 通风 自动化 体内 穿过 | ||
1.一种自动排放管道内氢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轴座(2)、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扭力弹簧(5)、轴(6)、堵盖(7)和叶片(8);
轴座(2)包括支撑座(202)、固定于支撑座(202)顶端的第一圆板(201)和固定于支撑座(202)底端的第二圆板(204),所述支承座(202)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所述第一圆板(201)和第二圆板(204)均与支撑座(202)同轴,所述第一圆板(201)和第二圆板(204)的中心均设有通孔(205),第一圆板(201)和第二圆板(204)上均设有排气口(203),所述轴座(2)位于壳体(1)内,所述壳体(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支撑座(202)与壳体(1)同轴,所述第一圆板(201)和第二圆板(204)的侧面与壳体(1)的内壁面固定连接;
所述轴(6)穿过第一圆板(201)、支撑座(202)中心的腔体和第二圆板(204)中心的通孔(205),轴(6)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支承在第一圆板(201)和第二圆板(204)上,所述扭力弹簧(5)套设与轴(6)上,扭力弹簧(5)的一端固定于轴(6)上,另一端固定于支撑座(202)的内壁上,所述堵盖(7)固定于轴(6)的顶端,所述叶片(8)固定于轴(6)的底端,所述堵盖(7)位于第一圆板(201)上,轴(6)绕自身轴线转动,带动堵盖(7)与排气口(204)错开或密封,所述叶片(8)位于第二圆板(204)的下方,并位于通风管道(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放管道内氢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壳体(1)内的状态显示板(9),所述支撑座(202)侧面开口,支撑座(202)的横截面为四分三圆环,所述状态显示板(9)包括圆弧板(901)和支撑板(902),所述圆弧板(901)的弦长小于第一圆板(201)的直径,所述支撑板(902)的一端与圆弧板(901)的中线处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支撑座(202)侧面的开口并沿轴(6)的轴线方向与轴(6)固定连接;
所述圆弧板(901)的弧面上沿高度方向设有分界线(903),所述分界线(903)将圆弧板(901)的弧面均分为两个部分,分界线(903)两侧的弧面的颜色不同,所述壳体(1)上设有可视窗口(101),通过可视窗口(101)能够观察到圆弧板(901)上位于分界线(903)一侧弧面的颜色,初始状态,分界线(903)左侧的弧面正对可视窗口,当堵盖(7)与排气口(204)完全密封,分界线(903)右侧的弧面正对可视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放管道内氢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叶片(8)与通风管道(10)的轴线垂直,且为不对称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放管道内氢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8)为翼型,叶片(8)的前缘与轴(6)的底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放管道内氢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203)为弧形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放管道内氢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板(201)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堵盖(7)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相同,均与第一圆板(201)同轴,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内设有多个能自由滑动的滚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放管道内氢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板(204)与第一圆板(201)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圆板(201)上设有两个排气口(203),两个排气口(203)分别位于中心通孔(205)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排放管道内氢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板(204)上的排气口(203)与第一圆板(201)上的排气口(203)在竖直方向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13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组合式矿浆阀
- 下一篇:一种自动补偿式油位恒定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