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尾门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2053.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2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赵新新;梁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瑞昂智能汽车配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2 | 代理人: | 赵枫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模型 | ||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便携式尾门模型包括尾门、尾门板和尾门底座,尾门底座中间设置有控制尾门动作的控制器,该尾门底座两侧设置有电动撑杆,上述尾门底座远离车厢的一端上设置有尾门板,在尾门板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架,传感器安装架上安装有传感器,尾门板上端活动连接有尾门,尾门的内侧底端设置有一个与控制器配合使用的手动按钮。解决了传统尾门模型,不易携带,无法自动控制手动控制相切换。销售人员能够便捷,直观的展示该尾门板,并且可以通过自动模式,手动模式两种模式来展示尾门模型,该便携式尾门模型便于携带,由于材料的原因易存放,不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模型,尤其是涉及汽车尾门模型。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很多中高档轿车,商务车都安装了电动天窗、电动摇窗机、电动中滑门等电动装置,给驾驶人和乘车人提供了更加方便和安全的乘车环境,同时也提升了汽车的档次,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后尾门同样也是使用比较频繁的一个部件,同样需要一种方便、安全的操作方式。但是现在传统的尾门模型,不便于携带,没有电动装置,不便于演示,难以完全展示汽车尾门的全部特征。
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的让人们去直观的了解电动尾门,现制作一款便于携带的小型尾门模型,能够实现尾门的开启、关闭及悬停。手动与自动相互切换。针对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尾门模型,包括尾门、尾门板和尾门底座,尾门底座中间设置有控制尾门动作的控制器,该尾门底座两侧设置有电动撑杆,此尾门底座远离车厢的一端上还设置有尾门板,上述尾门板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架,在传感器安装架上安装有传感器,在尾门板的上端与尾门通过活动连接件连接,该尾门的内侧底端设置有一个与控制器配合使用的手动按钮。
为了尾门与尾门板可以活动的开闭,打开到任意角度,进一步地:在尾门上端与尾门板的上端通过铰链活动链接。
为了更好的感应尾门开闭以及打开的位置情况,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为光敏传感器。
为了易于表面印刷、同其他材料良好的结合、涂层、镀层处理绝缘性较好,并且几乎不受温度,再进一步地:所述尾门、尾门板、尾门底座和传感器安装架采用ABS工程材料。
为了更好的固定的控制器,在控制器的两侧安装有用于固定控制器的安装板。
为了更灵敏的检测到尾门的开闭情况,以及开闭时光线的强弱,本发明的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安装板的中间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通过传感器的作用可以实现尾门的自动开闭,悬停等动作,售后人员讲解方便。售后人员也可以手动通过按按钮控制尾门的开闭,手动自动可以通过按钮和控制器的功能相互切换。而且本发明易于携带,本发明采用ABS工程材料,与其他材料结合性好,易于表面印刷,绝缘性好,几乎不会受到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便于长期保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便携式尾门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便携式尾门模型的装配图;
图3是尾门与尾门板连接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便携式尾门模型包括尾门1、尾门板4和尾门底座9,尾门底座9中间设置有控制尾门动作的控制器8,作为优选方案在控制器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板10,在尾门底座9两侧设置有电动撑杆7,该尾门底座9远离车厢的一端上设置有尾门板4,该尾门板4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架5,作为优选传感器安装架5的中间位置上安装有光敏传感器6,尾门板4的上端的上端通过铰链作为活动连接件2与尾门1活动连接,在上述尾门1的内侧底端设置有一个与控制器8配合使用的按钮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瑞昂智能汽车配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瑞昂智能汽车配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20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交通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装饰纸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