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过滤PM2.5的三维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2100.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3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尔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728 | 分类号: | D04H1/728;D04H1/4282;D01D5/00;D01F1/10;D01F6/52;B01D46/5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何艳娥 |
地址: | 201107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电极板 三维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发射极 纺丝液 负电压 正电压 施加 制备 过滤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粉末溶解 高效过滤 立体纤维 有机溶剂 无纺布 蓬松 储液 | ||
一种用于过滤PM2.5的三维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末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纺丝液;将纺丝液加入到储液罐中,并在接收电极板上附上一层无纺布,并控制所述接收电极板到发射极的距离为16~18cm;在发射极上施加32‑35kv的正电压,并在接收电极板施加‑20V~‑30V的第一负电压。并控制流速为1.6~1.8ml/h,温度为35~38℃、相对湿度为25%~35%,进行静电纺丝10~15min;保持所述正电压、流速、温度及湿度不变,在接收电极板施加‑35V~‑40V的第二负电压,进行静电纺丝10~15min获得所述三维纳米纤维膜。该产品呈蓬松的立体纤维结构,有助于实现高效过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过滤PM2.5的三维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细颗粒物(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且可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细颗粒物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而2μm以下的细颗粒物则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肺泡后的细颗粒物将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因此,生产PM2.5过滤膜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过滤材料由纳米纤维膜组成,纳米纤维膜一般都是平面结构,只能对小范围粒径(如粒径为2.5μm左右的颗粒)的PM2.5进行过滤,难以对大范围粒径,如粒径为0.1μm~10μm的PM2.5都进行有效过滤进行过滤。
静电纺丝是一种特殊的纤维制造工艺,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强电场中进行喷射纺丝。在电场作用下,针头处的液滴会由球形变为圆锥形(即“泰勒锥”),并从圆锥尖端延展得到纤维细丝。这种方式可以生产出纳米级直径的聚合物细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过滤PM2.5的三维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此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能够构建立体多层次纳米纤维膜结构,有效提高对PM2.5的过滤性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过滤PM2.5的三维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末溶解于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中形成纺丝液,其中,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分数为17%~19%;
S2,将所述纺丝液加入到储液罐中,并在接收电极板上附上一层无纺布,并控制所述接收电极板到发射极的距离为16~18cm;
S3,在所述发射极上施加32-35kv的正电压,并在所述接收电极板施加第一负电压,其中,所述第一负电压为-20V~-30V,并控制流速为1.6~1.8ml/h,温度为35~38℃、相对湿度为25%~35%,进行静电纺丝10~15min;以及
S4,保持所述正电压、流速、温度及湿度不变,在所述接收电极板施加第二负电压,其中,所述第二负电压为-35V~-40V,进行静电纺丝10~15min获得所述三维纳米纤维膜。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过滤PM2.5的三维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尔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尔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21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