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臭水体底泥修复陶粒在植物种植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2133.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9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锐敬;阳重阳;曹姝文;刘小平;王文静;许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7/00 | 分类号: | C05F7/00;C05G3/00;C04B38/00;C04B33/132;A01G24/15;A01G24/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11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粒 水体底泥 植物种植 修复 应用 代谢生成物 有机质降解 底泥修复 多孔特性 环保效益 陶粒表面 营养基质 营养物质 有机质 保湿性 矿物质 菌胶 废物 合成 | ||
1.一种黑臭水体底泥修复陶粒在植物种植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臭水体底泥修复陶粒的制备方法为:将陶粒与包膜二氧化钙和微生物菌剂混合投放至黑臭水体中,水体修复完成后打捞出水应用于植物种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的粒径为1~2cm,干基重量为1~3 g。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的孔隙率为72%~80%。
5.如权利要求3至4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由河涌底泥制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涌底泥制备陶粒的步骤为:
S1:将河涌底泥干燥后过60~80目筛;
S2:将上述S1的底泥与粉煤灰和沸石粉以质量比1.5~2:1~1.5:1~1.5混合均匀,加水至稳定成型后搅拌均匀进行造粒得到生料球;
S3:将S2中的生料球在≤120℃下干燥2~4h,在60~100℃下预热1~2h后转入300~500℃下焙烧3~5h,冷却得到陶粒。
7.如权利要求2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活性生物量≥106 CFU/g。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由河涌底泥中筛选出的土著微生物制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包括沼泽红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放线菌、芽孢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213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