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旋转爆轰发动机内燃料氧化剂掺混效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2260.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0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岩;刘周;杨云军;周伟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晓飞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爆轰 掺混 发动机 氧化剂 燃料氧化剂 区域分布 燃料喷口 内燃料 计算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计算 燃料喷射方式 发动机燃料 距离减小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原始模型 减小 喷射 优化 分析 | ||
本发明一种提高旋转爆轰发动机内燃料氧化剂掺混效率的方法,1)建立旋转爆轰发动机内原始的燃料氧化剂掺混过程流体力学计算模型;2)对旋转爆轰发动机内原始的燃料氧化剂掺混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得到可爆区域分布范围和连续可爆区至燃料喷口的距离;3)不断对燃料喷射方式进行优化,得到可爆区域分布范围和连续可爆区至燃料喷口的距离;若连续可爆区至燃料喷口的距离减小至原始模型相应距离的80%以内,且可爆区域分布范围不减小,则认为旋转爆轰发动机内燃料氧化剂掺混效率得到提高,结束优化过程。本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对旋转爆轰发动机燃料喷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燃料氧化剂的掺混效率,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旋转爆轰发动机内燃料氧化剂掺混效率的方法,用于提高旋转爆轰发动机的燃料氧化剂掺混效率,提高旋转爆轰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发动机燃料喷射方式的研究多针对火箭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等。由于国内对旋转爆轰发动机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旋转爆轰发动机内燃料喷射方式的研究较少。
与火箭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相比,旋转爆轰发动机内燃料多以气态形式喷入燃烧室,所以其燃料喷射方式与前三种发动机有明显区别。目前,国外对旋转爆轰发动机燃料喷射方式的改进主要是通过改变燃料喷孔的排列方式,这种方法对于燃料氧化剂掺混效率的提高较为有限。为了进一步提高旋转爆轰发动机内燃料氧化剂的掺混效率,需要对其燃料喷射方式做出更多的改进和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提高旋转爆轰发动机内燃料氧化剂掺混效率的方法,在氧化剂入流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燃料喷孔沿旋转爆轰发动机周向、径向的角度,提高燃料氧化剂的掺混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提高旋转爆轰发动机内燃料氧化剂掺混效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旋转爆轰发动机内原始的燃料氧化剂掺混过程流体力学计算模型;
(2)对旋转爆轰发动机内原始的燃料氧化剂掺混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得到可爆区域分布范围和连续可爆区至燃料喷口的距离;
(3)不断对燃料喷射方式进行优化,得到可爆区域分布范围和连续可爆区至燃料喷口的距离;若连续可爆区至燃料喷口的距离减小至原始模型相应距离的80%以内,且可爆区域分布范围不减小,则认为旋转爆轰发动机内燃料氧化剂掺混效率得到提高,结束优化过程。
所述步骤(3)对燃料喷射方式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
31)改变燃料沿旋转爆轰发动机周向的喷射角度;
32)改变燃料沿旋转爆轰发动机径向的喷射角度;
33)采用双排在旋转爆轰发动机周向沿相反方向喷射的燃料喷孔。
所述燃料沿旋转爆轰发动机周向的喷射角度在40°到50°之间。
所述燃料沿旋转爆轰发动机径向的喷射角度在20°到40°之间。
一种改进的燃料喷射方式,燃料沿旋转爆轰发动机周向一定角度喷射,喷射角度在40°到50°之间。
一种改进的燃料喷射方式,燃料沿旋转爆轰发动机径向一定角度喷射,喷射角度在20°到40°之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关注燃料氧化剂掺混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燃料穿透深度、流场稳定性等,结合气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对燃料喷射方式进行改进,从而提高燃料氧化剂的掺混效率。
(2)、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燃料喷射方向沿旋转爆轰发动机周向呈一定角度的改型,能够促进形成连续可爆区,提高燃料氧化剂的掺混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22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