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纳米沥青混凝土城市道路路面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3458.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3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慧;张攀;刘晨宇;李亮;孟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7/00 | 分类号: | E01C7/00;E01C11/22;E03F5/14;E03F1/00;E03F5/1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王学鹏 |
地址: | 45001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区 绿化带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城市道路路面 防渗水泥 纳米沥青 砂砾 雨水 路缘石 上面层 土基层 下面层 垫层 隔开 非机动车道 海绵 混凝土 雨水净化系统 机动车道 颗粒脱落 路面积水 车辙 挡板 防水层 蓄水层 城市道路 绿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纳米沥青混凝土城市道路路面结构,将道路沿横向分为透水区和非透水区,透水区位于非透水区与绿化带之间,透水区与绿化带之间设有路缘石,非透水区包括位于机动车道下方自下至上的土基层I、砂砾垫层I、水泥稳定碎石基层I、下面层I和上面层I,透水区包括位于非机动车道下方自下至上的土基层II、防水层、蓄水层、砂砾垫层II、水泥稳定碎石基层II、下面层II和上面层II,透水区和非透水区由防渗水泥箱体隔开,路缘石下方设有将透水区与绿化带隔开的防渗水泥挡板,绿化带下设有雨水净化系统,本发明提高城市道路排雨水速度和增加排雨水总量,以便收集大量雨水并利用,减少路面积水、车辙、颗粒脱落等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道路路面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纳米沥青混凝土城市道路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基础设施之一的公路规划也正迅猛的发展,社会对高品质、高服务性能的公路要求日益提高,行车的安全、舒 适、快捷已成为人们的基本需求,现在城市道路机动车道沥青路面存在温度敏感性大、热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差、抗疲劳耐久性差等问题,易引起车辙、拥包、开裂等病害。并且强降雨时,整个路面排水不畅,导致排水速度缓慢,容易出现路面积水、城市内涝、导致车胎打滑等现象,影响出行及行车安全,危及人民生命安全;
纳米技术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潜力,在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介电限域效应五大基本特征。在基质沥青中掺入纳米材料可以从微观结构上改变其性能,如降低温度敏感性,改善沥青的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提高路面的抗老化性与耐久性等;
为履行“海绵城市”的宗旨,必须增强雨水利用率,提升雨水收集速度,改善道路排水能力,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因此,本发明在既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既能提高城市路面性能,又能促进雨水利用的城市道路路面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在城市道路遇强降雨时排水不便、速度缓慢、雨水利用率低等,以及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易出现车辙、麻面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纳米沥青混凝土城市道路路面结构,其目的是提高城市道路排雨水速度和增加排雨水总量,以便收集大量雨水并利用,减少路面积水、车辙、颗粒脱落等现象。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纳米沥青混凝土城市道路路面结构,将道路沿横向分为透水区和非透水区,所述的非透水区位于透水区的内侧,所述透水区的外侧设置有绿化带,所述透水区的顶面与绿化带之间设置有路缘石,所述非透水区包括位于机动车道下方自下至上的土基层I、砂砾垫层I、水泥稳定碎石基层I、下面层I和上面层I,所述透水区包括位于非机动车道下方自下至上的土基层II、防水层、蓄水层、砂砾垫层II、水泥稳定碎石基层II、下面层II和上面层II,对于非透水区,所述上面层I用添加有纳米材料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铺设,下面层I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铺设,对于透水区,其上面层II用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铺设,下面层II用沥青稳定碎石铺设,所述透水区和非透水区之间由竖直向下设置的防渗水泥箱体隔开,所述路缘石下方设置有将透水区与绿化带之间隔开的防渗水泥挡板,所述绿化带下设有雨水净化系统。
优选的,所述防渗水泥箱体包括靠近透水区的防渗水泥挡板壁I、靠近非透水区的防渗水泥挡板壁II以及设置在底部位于防渗水泥挡板壁I与防渗水泥挡板壁II之间的防渗水泥挡板壁III,所述防渗水泥箱体沿路面纵向每隔400-600m用防渗水泥阻隔板进行隔断。
优选的,所述防渗水泥挡板壁III与防水层密封连接,所述防渗水泥箱体的顶部盖有雨水篦子,所述雨水篦子上顶面与道路表面齐平,所述防渗水泥挡板壁II上沿路面纵向每隔2-4m设置成组的透水孔,所述透水孔分别位于蓄水层的上、中、下部。
优选的,所述防渗水泥挡板的底部与防水层密封连接,所述防渗水泥挡板上设置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位于蓄水层的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未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34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再生自嵌板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道路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