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电池组散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4408.0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4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端典;陈文明;李培坤;洪志聪;陈湘淇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劲鑫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37;H01M10/6555;H01M10/6552;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42 | 代理人: | 付晓青;杨玉荣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鲤***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电池组 散热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电池组散热系统,所述高效电池组散热系统的电池组包括若干组电池模块且封装在密封筒体内,每一组电池模块由若干单体电池串联组成,相邻组电池模块之间由冷却板隔开,热管均匀地布置在所述单体电池四周,导流风扇设置在密封筒体的底部且由隔板与密封筒体内的电池组分隔,散热风扇设置在电池箱内,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密封筒体的顶部。本发明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电池组和热管的温度,控制单元根据温度来控制导流风扇和散热风扇的启动和强度,以达到电池组散热的效果,解决了各单体电池之间因温度不均衡而造成的电池的寿命与性能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系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电池组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因其优异的功率输出特性和长寿命等优点,目前在电动汽车电池包中得到良好应用。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对温度变化较敏感,特别是车辆上运用的大容量、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当车辆在不同行驶状况下运行时,电池会以不同倍率放电,加上时间累积以及空间影响会产生不均匀热量聚集。由于电池体的密集摆放,中间区域必然热量聚集较多,边缘区域较少,增加了电池包中各单体之间的温度不均衡,加剧各电池模块、单体内阻和容量不一致性。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续航里程,必须对其进行散热处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电池组散热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电池组散热系统,所述高效电池组散热系统包括电池组、密封筒体、电池箱、用于测量电池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冷却板、热管、导流风扇、散热风扇和控制单元;其中,电池组封装在密封筒体内,电池组包括四组电池模块,每一组电池模块由若干单体电池串联组成,相邻组电池模块之间由冷却板隔开;每两组电池模块共用一组热管,两组热管分别由密封筒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伸入至密封筒体中心,并均匀地布置在所述单体电池四周,热管在密封筒体内的部分为热管的冷凝段,热管在密封筒体外的部分为热管的蒸发段;每一组电池模块的底部设有一导流风扇,导流风扇设置在密封筒体的底部,且导流风扇与电池组之间由隔板分隔;密封筒体通过减震弹簧设置在电池箱的内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密封筒体的顶部,第一温度传感器向每一组电池模块内布设两个测温点,一个测温点设置在电池模块顶部,另一个测温点设置在电池模块底部;两个散热风扇设置在电池箱两侧内壁上,且散热风扇与热管的蒸发段相对设置,在热管的蒸发段设置有用于测量热管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导流风扇和散热风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高效电池组散热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一温度传感器将两个测温点测得的温度值实时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检测到电池模块的两个测温点的温差大于等于5℃时,控制单元控制启动相应的导流风扇。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高效电池组散热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一温度传感器将两个测温点测得的温度值实时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检测到电池模块顶部的测温点的温度大于等于50℃时,控制单元控制启动相应的导流风扇。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高效电池组散热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二温度传感器将热管的蒸发段测得的温度值实时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检测到该温度值大于等于70℃时,控制单元控制启动相应的散热风扇。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高效电池组散热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冷却板设置有三个并将密封筒体分隔成大小相等的四个容置腔,四组电池模块分别固定在四个容置腔内,热管的冷凝段在密封筒体内由冷却板固定。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高效电池组散热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密封筒体由长方体框架和密封底板组成,密封底板由长方体框架的底部通过螺栓与长方体框架固定连接。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高效电池组散热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长方体框架内设有散热管路,在长方体框架的顶部连通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至散热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劲鑫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劲鑫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44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角度支架
- 下一篇:一种活性数码印花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