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膜-膜生物耦合污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6266.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6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潇源;魏卡佳;黄霞;曹效鑫;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34;C02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膜 生物 耦合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生物膜-膜生物耦合污水处理装置,更具体地,涉及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工业污水的排放量也随之增长,污水处理负荷持续加重,这对污水处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通过生物反应器对污水作进一步处理,成为主要趋势。微生物可以去除污水中溶解性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以及磷素、氮素等,具有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操作简单以及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
然而,目前的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方法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人发现,目前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均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生物膜法虽然具有耐冲击负荷、占地面积小、污泥膨胀率低等优点,反应器内游离微生物也较少,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微生物群容易从生物载体填料表面脱落,使得出水澄清度降低,出水水质不稳定。另一方面,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具有出水优质稳定、剩余污泥量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然而传统的MBR中污泥浓度较高,游离微生物的存在容易形成膜污染,导致出水压力与运行成本的增加。
有鉴于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壳体中限定出生物反应空间以及膜过滤空间,所述隔板的底部具有第一水流通孔,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生物反应空间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膜过滤空间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生物载体填料,所述生物载体填料设置在所述生物反应空间中,且所述生物反应空间的底部,设置有曝气口;膜组件,所述膜组件垂直设置在所述膜过滤空间中,且所述膜过滤空间的底部,设置有膜过滤曝气口。由此,该污水处理系统不仅耐冲击负荷,构造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污泥膨胀率低,并且出水更加优质稳定,还能进一步减小膜污染,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生物反应空间中具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生物反应空间中,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与所述壳体之间或者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壳体之间均预留有水流通路,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隔板之间,限定出依次排列的升流区以及降流区。由此,污水可在所述生物反应空间内折流式流动,增大了污水与生物载体填料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所述第一隔板。由此,所述生物反应空间内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升流区以及降流区,污水可在所述多个依次排列的升流区以及降流区内折流式流动,进一步增大了污水与生物载体填料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升流区的体积小于所述降流区的体积。由此,污水在所述降流区的流动速度比较慢,有利于在降流区形成缺氧或厌氧环境,以便微生物对污水进行缺氧或厌氧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包括:多个曝气口,所述多个曝气口位于所述升流区以及所述降流区至少之一的底部。具体的,所述曝气口可以设置在每个升流区以及降流区的底部,由此,通过控制所述多个曝气口的打开和关闭,可以简便地调节所述升流区以及降流区中的溶解氧含量,有利于根据需要在所述升流区和/或降流区中形成好氧、厌氧或缺氧环境,以便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好氧、厌氧或缺氧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出水水质,并且曝气产生的气水升力还有助于升流区中的污水向上流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隔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水流通孔。由此,经过所述膜过滤空间的污水可以翻越所述隔板,并从所述第二水流通孔流至所述生物反应空间中,再通过所述隔板底部的所述第一水流通孔回流至所述膜过滤空间中,形成内循环流动。该过程中,污水从膜过滤空间底部向上流动,可以冲刷清洗膜组件表面,减小膜污染,并且,该内循环流动能将从生物载体填料表面脱落,并通过第一水流通孔进入膜过滤空间中的游离微生物,回流至所述生物反应空间中并重新固定,由此,减少了膜过滤空间中的游离微生物,进一步减小了膜污染,降低了出水压力和运行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包括:吸附剂入口,所述吸附剂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生物反应空间的一侧。由此,可以通过所述吸附剂入口向所述生物反应空间中加入具有生物/有机质吸附能力的粉末,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62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