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船用太阳能集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7007.0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0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牛文博;刘玉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10/40 | 分类号: | F24S10/40;F24S20/40;F24S25/61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 | 代理人: | 季英健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船 太阳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用热水配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轮船用太阳能集热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太阳能热能转换装置,普通的太阳能热水器,只能实现供应生活热水,一般安装于固定建筑物的顶部,一次安装,位置固定。根据其物理位置确定其朝向,以使其最大面积的接受太阳能。但对于船只来说,航道的轨迹是无定向的,因此固定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效果不理想。此外,使用太阳能发电也是比较成熟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采光全面,结构紧凑且电辅加热的轮船用太阳能集热装置。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轮船用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若干真空型集热管,集热管的一端密封,所述集热管分别固定在3个矩形固定板上,固定板倾斜设置且上方固定连接,固定板下方通过固定架固定成整体,固定板与下方的底板形成空腔,位于空腔内部底板的上方设置水泵,集热管通过水管依次连接,水管通过水泵连通外部独立设置的储水腔;固定板上方及侧面之间的空隙内均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储水腔内部设有加热丝,太阳能电池板与加热丝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管入水端螺旋设置,螺旋形的管壁上均匀设有出水孔,入水端位于集热管密封端处,出水端位于集热管开口处。
优选的,所述集热管横向设置在固定板上,入水口位于固定板的下方。
优选的,每组固定板上的集热管分别与水泵连通,每组集热管分别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底板可分离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倾斜设置的集热管能够适应全天太阳直射的需要,无需移动,受热面积增大,电热辅助进一步加热内部储水,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集热管,结构紧凑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集热结构示意图;
图2 水泵位置示意图;
图3 集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4 本发明储水腔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热管,11.出水端,12.入水端,2.固定板, 3.电池板,31.电源线,32.加热丝,4.水管,5.储水腔,6.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船用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若干真空型集热管1,集热管内部可以储水,外部为真空吸热结构,如常见的太阳能集热管,该集热管的一端密封,另一端开口。集热管分别固定在3个矩形固定板2上,固定板与水平面倾斜设置,相邻的固定板上方相互固定连接,固定板下方通过固定架固定成整体,这样固定板就形成稳定的支架结构。集热管固定在固定板的表面,同一个固定板的上集热管通过水管依次连接,形成连通的整体。本实施例中,不同的固定板也串联连接,水泵一次性将所有集热管内的水输送。
固定板的下方设有底板,固定板与下方的底板形成空腔,空腔内部设置水泵6,水泵与底板固定连接,集热管上的水管通过水泵连通外部独立设置的储水腔5,储水腔可以远程放置,放置在方便使用的地方。固定板与底板可分离固定连接,便于维修和组装。
由于固定板上方及侧面之间均存在空隙,本申请在空隙内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利用电源线31连接储水腔内部的加热丝32,加热丝在储水箱内螺旋设置,由于是辅助加热保温,加热丝的功率要求不高,配合集热管使用。
本实施例实施时,集热管横向设置在固定板上,入水口位于固定板的下方,水泵连接集热管,固定板的实现全方位的采集太阳能,凉水自下而上沿着每组集热管流动,在水泵作用下流动至储水箱内,固定板之间的太阳能电池板为储水箱内的加热丝供电辅助加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集热管的水管入水端螺旋设置,入水端位于集热管密封端处,出水端位于集热管开口处,入水端和出水端与集热管密封设置,出水口段的螺旋形的管壁上均匀设有出水孔,当水经过水泵压入集热管是,入水端能够均匀排水,使混合均匀的水经过出水端流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之处在于,集热管按照固定板分组,每组固定板上的集热管作为一个整体分别与水泵连通,每组集热管分别设有阀门。本实施例可以按照实际需要打开相应的阀门,使一组或者多组集热管工作,满足不同的需要,灵活性更强。
本发明具体实施时,将倾斜设置的固定架置于船体上集热管在太阳下吸热,无需调整方向实现持续受热,无需人工调整朝向,结构紧凑,集热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70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