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组鉴定鳖甲的特异性引物及其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7466.9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8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欢;虞平添;沈玉萍;蔡宝昌;焦兆群;陈立群;陈宇菲;鹿蓓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组 鉴定 鳖甲 特异性 引物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组鉴定鳖甲的特异性引物及其鉴定方法,属于中药鉴定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制备DNA供试品溶液,并以此样品为模板,选用经设计、筛选得到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继而将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与凝胶成像系统检测,最终依据检测结果对鳖甲产品的真伪、掺伪情况进行判断;通过本发明中的方法,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掺伪;本方法操作简便、无需测序、专属性强、抗干扰能力强、重复性好,而且适用范围广,可用于鳖甲基原、药材和饮片的准确鉴定,为判别鳖甲产品的真伪及掺伪情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组鉴定鳖甲的特异性引物及其鉴定方法,属于中药鉴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鳖甲(Trionycis Carapax),为鳖科动物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背甲,是一种传统中药,始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现被国家卫生局列为药食两用类中药。鳖甲性微寒,味咸,归肝、肾经,能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主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手足瘈疭,经闭,癥瘕,久疟疟母等。
鳖甲为临床常用中药,由于同名异物、民间用药差异、亲缘物种的纹路、颜色等形态学特征相似以及专业经验的缺乏等因素,常有鳖甲伪品和掺伪品混入市场,如佛罗里达鳖,其繁殖力强,生长周期短,产量高,但营养价值和食疗价值低于鳖,药效主治不明确。对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带来不良影响。目前,鳖甲的鉴别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性状鉴别技术,即从外观、色泽、质地、气味等方面来评价,其经验依赖性强、准确性较低。此外,部分产品在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难以应用形态学考察等常规方法进行有效鉴别。
由于DNA存在于大多数生物组织中且非常稳定,检测用量少,因此可以选择鳖甲特有的DNA片段作为用于专属性鉴定的识别物。在运用分子标记技术鉴定鳖甲的研究中,现有的技术仅能够应用于鳖甲药材及基原样品,尚无法鉴别饮片及掺伪品,应用范围较为局限。此外,也有研究人员利用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对鳖及常见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该方法亦仅用于药材及基原,且荧光干扰、碱基错配、生物进化速率等因素使得种内变异阈值难以确定,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存疑。此外,还有步骤繁琐、时间和成本高等固有缺陷。
PCR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指数增加)、重复性好、操作简便、高通量(每台仪器单次可扩增96个样品)等优势;然而,在常规PCR技术利用DNA序列进行物种的鉴定过程中,由于采用了COI、ITS等区域的通用引物,因此在完成扩增后,需要进行产物测序并与基因数据库比对,然后才能判断种属,步骤较多、耗时长、需要专门设备;此外,还无法实现对于掺伪品的检识,或者由于掺伪现象而影响鉴定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较为完善的鳖甲鉴定体系,即基原、药材、饮片。
本发明针对鳖甲正品以及常见伪品的基原分别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并提供了利用特异性引物组扩增技术鉴别鳖甲的方法。该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鉴别快速、无需测序,能准确、直观地鉴别鳖甲的真伪(包括掺伪)。本发明为鳖甲的专属性鉴定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有助于监控鳖甲产品的质量,从而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通过以下步骤达到鉴定鳖甲系列产品的目的: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组用于鉴定鳖甲的特异性引物,所述引物为PPS-1或PPS-2,具体如下所示:
PPS-1上下游引物如SEQ.ID.NO.1和2所示,分别为:
PPS-1-F(SEQ.ID.NO.1):AGCCCTATCAGTTTGAATACCAC
PPS-1-R(SEQ.ID.NO.2):CAACCGGACCATATAATTGAGT
PPS-2上下游引物如SEQ.ID.NO.3和4所示,分别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74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