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容器的应用程序发布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8401.6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2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董少杰;姚勇;王蕊;张雨晴;宋哲;杨晶;孙晓;王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65 | 分类号: | G06F8/65;G06F8/61;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程序 资源节点 应用程序发布 程序包 发布 存储 应用程序包 繁琐步骤 镜像版本 镜像管理 网络管理 网络宽带 直接获取 脚本 挂载 解压 预设 工作量 仓库 占用 申请 制作 维护 | ||
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容器的应用程序发布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为确定对待发布的应用程序进行发布,并且应用程序为非初次发布时,将设置的程序包仓库中存储的应用程序的程序包,推送到slave资源节点,并通过slave资源节点,对应用程序包解压,获得应用程序;通过slave资源节点直接获取存储的应用程序对应的专用镜像;通过slave资源节点,按照预设的启动脚本,启动专用镜像以及挂载在专用镜像上的应用程序,对应用程序进行发布。这样,简化了应用程序发布的繁琐步骤,减少了频繁制作镜像耗费的工作量以及镜像版本的数量,减少了占用的网络宽带,以及降低了镜像管理以及网络管理的维护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以及云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容器的应用程 序发布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云平台的迅速发展,基于容器的云平台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在 基于容器的应用程序发布的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系统发布效率,缩 短系统故障恢复时间,以及降低虚拟化成本,通常采用数据中心操作系统(Data Center Operating System,DCOS)管理平台对应用程序进行发布,即采用Docker 将应用程序以及运行环境封装到一个镜像中,然后,运行镜像,实现基于容器 的应用程序发布,其中,DOCS管理平台包括资源管理模块,镜像管理模块,, 应用发布模块,监控模块,镜像仓库,以及各个下属(slave)资源节点。
其中,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开发者可以通过Docker,将 指定的应用程序以及依赖文件包打包到一个可移植的镜像中,然后,就可以将 上述镜像发布到任意linux设备,并可以实现虚拟化。
参阅图1a所示,为现有技术下基于DOCS管理平台的应用发布示意图, 现有技术下,DOCS管理平台对应用程序进行发布时,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首先,DOCS管理平台选择待生成的基础镜像,并下载创建上述基础镜像 所需的镜像运行依赖环境,以及基于上述镜像运行依赖环境和编写的相应 Dockerfile脚本文件,生成基础镜像。
然后,DOCS管理平台根据待发布的应用程序,对基础镜像进行应用环境 配置和封装,并将应用程序包在配置后的基础镜像进行部署和提交,生成应用 镜像,以及将应用镜像推送到镜像仓库中。
最后,DOCS管理平台确定对上述应用程序进行发布时,对应用发布环境 进行配置后,将镜像仓库中的应用镜像推送到各个下属(slave)资源节点,并 通过slave资源节点运行上述应用镜像,完成指定的基于容器的应用程序发布, 其中,slave资源节点是DOCS管理平台的一个计算节点。
但是,采用这种方式,首先,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新时,需要重新生成更新 后的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镜像,这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工作,其次,随着应用程 序的版本的增多,应用镜像的也相应的增多,这会提高镜像维护的难度。进一 步地,每次应用程序更新时,都需要从镜像仓库下载相应的应用镜像,这会占 用大量的网络宽带,提高了数据中心网络的维护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容器的应用程序发布方法及装置,用于在通过 镜像对应用程序进行发布时,简化应用程序发布的繁琐步骤,减少占用的网络 宽带,降低维护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一种基于容器的应用程序发布方法,包括:
容器化云平台确定对待发布的应用程序进行发布,并且应用程序为非初次 发布时,将设置的程序包仓库中存储的应用程序的程序包,推送到slave资源 节点,并通过slave资源节点,对应用程序包解压,获得应用程序;
通过slave资源节点直接获取存储的应用程序对应的专用镜像,其中,专 用镜像中未部署应用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84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