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1684.X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2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典;李福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峰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1/28 | 分类号: | C08L61/28;C08L29/04;C08J9/14 |
代理公司: | 郑州裕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2 | 代理人: | 徐志威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量份 三聚氰胺 泡绵 制备 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烷基二乙醇酰胺 微波发泡炉 柔韧性 脆性 烘箱 高速搅拌 固化定型 聚氧乙烯 聚乙烯醇 抗拉性能 耐热性能 水浴环境 压缩性能 丙二醇 发泡剂 分化率 固化剂 开孔剂 开孔率 乳化剂 阻燃性 发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100重量份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在25℃水浴环境下,加入8~10重量份的乳化剂、6~10重量份聚氧乙烯、3~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6~9重量份的烷基二乙醇酰胺和8~12重量份的聚乙烯醇,高速搅拌均匀,之后加入6~8重量份的发泡剂、5~7重量份的开孔剂、12~18重量份的固化剂和3~10重量份的丙二醇,混合均匀;之后在温度为100℃、频率为2450兆赫、功率为2KW的微波发泡炉发泡1min,然后在200℃的烘箱中固化定型2h,得到三聚氰胺泡绵;本发明制备的三聚氰胺泡绵具备优良的压缩性能、抗拉性能、耐热性能和阻燃性,且具有结构均匀、开孔率高、脆性低、柔韧性好、分化率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又称密胺树脂,是三聚氰胺与甲醛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密胺树脂是一种新型热固性塑料,具有无毒无味、耐腐蚀、耐高温等诸多优点。其分子结构紧密,加工性能好,尺寸稳定,制品外观光滑,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机械、电子等行业。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沫是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基体,经过特殊的发泡工艺制得的泡沫塑料,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沫在不添加任何阻燃剂的情况下,燃烧时迅速碳化,并且不发生流滴现象,同时立即释放产生的惰性气体将氧气隔绝,从而减缓燃烧。三聚氰胺泡沫除比普通泡沫质量轻、保温性能好之外,还具有良好的吸声性、隔热性、耐湿热稳定性、卫生安全性、加工性等性能,适合作为保温材料。
三聚氰胺泡绵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有吸音性、阻燃性、隔热性、热稳定性、清洁性能好、密度低等多项优异特性的新型环保海绵。它有着高开孔率的三维网格结构,作为一种化工新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适合在有阻燃、高温、降噪需求的条件下使用,是21世纪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型环保材料。
三聚氰胺泡绵固化,是通过亚甲基或二亚甲基醚键相互交联实现的,亚甲基两端连有位阻很大的三嗪环,且多个亚甲基与三嗪环相互交错,三聚氰胺大分子中存在着刚性较大的三嗪集团,因而在力学性能上存在脆性大、强度低、易粉化等缺陷,这大大限制了三聚氰胺泡绵尤其是三聚氰胺泡沫材料在工业上的应用,因此进一步提高三聚氰胺泡沫的力学性能对拓展和提升三聚氰胺泡沫产品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具有结构均匀、开孔率高、脆性低、柔韧性好、分化率低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100重量份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在25℃水浴环境下,加入8~10重量份的乳化剂、6~10重量份聚氧乙烯、3~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6~9重量份的烷基二乙醇酰胺和8~12重量份的聚乙烯醇,高速搅拌均匀,之后加入6~8重量份的发泡剂、5~7重量份的开孔剂、12~18重量份的固化剂和3~10重量份的丙二醇,混合均匀;之后在温度为100℃、频率为2450兆赫、功率为2KW的微波发泡炉发泡1min,然后在200℃的烘箱中固化定型2h,得到三聚氰胺泡绵。
优选地,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或苯磺酸钠。
优选地,所述发泡剂为正丁烷、正戊烷、正己烷或二氯四氟乙烷。
优选地,所述开孔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或偶氮二异庚腈。
优选地,所述固化剂为甲酸或乙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制备的三聚氰胺泡绵具备优良的压缩性能、抗拉性能、耐热性能和阻燃性,且具有结构均匀、开孔率高、脆性低、柔韧性好、分化率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峰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峰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16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