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灰固化系统搅拌机除尘除潮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3910.8 | 申请日: | 201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0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白力;冯淋淋;庞博;舒伟康;劳云枫;陆钧皓;刘露;孙中涛;刘焕联;毛梦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5/00 | 分类号: | B01F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13 | 代理人: | 龚敏 |
地址: | 2017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化 系统 搅拌机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焚烧厂飞灰稳定化处理环保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飞灰固化系统搅拌机除尘除潮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通常由热分解、熔融、蒸发和化学反应等传热及传质等复杂过程组成。垃圾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气,烟气需要经过烟气处理净化系统(APC)处理达标后排放。飞灰是烟气处理净化系统和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如余热锅炉等)中通过除尘装置(旋风除尘器、静电除尘器或者袋式除尘器)富集的固体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质。由于飞灰密度小、粒径小的特性,在输送转运过程中容易外泄至周围环境,污染环境的同时也会对危害现场人员的健康。
目前,垃圾焚烧发电厂在飞灰固化工艺上,大体有两种方式,即混炼机搅拌连续出料方式和搅拌机间歇出料方式。两种方式均为螯合剂稀释液与飞灰在搅拌设备中混合。在日趋严格的标准下,为了保证每一批次的合格率,现有垃圾焚烧厂飞灰固化工艺大都选用间歇式批次固化。通过飞灰和溶液定量称重后进入搅拌机内混合搅拌,下料至吨袋养护,检测合格后进入填埋场进行区域填埋。该工艺在飞灰称重、搅拌过程中存在扬尘大的问题,而且由于飞灰中氧化物与水混合放热,产生潮气,这部分潮气会夹杂一部分干灰,形成具有刺鼻、腐蚀性的含尘气体。当搅拌机运转时其内部会形成正压,导致产生的气体外泄,对上游设备造成腐蚀的同时,如果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威胁操作人员健康。
目前,各个焚烧厂及飞灰厂家针对上述问题虽然有一些相应措施,比如增加除尘器、增设软连接及呼吸布袋等,但从现场运行来看,干灰均有不同程度外泄,且设备腐蚀较严重。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综合考虑国内各垃圾焚烧厂飞灰固化系统粉尘处理流程、设备选型及存在的问题,发明一种飞灰固化系统搅拌机除尘除潮装置。
发明原理:
本发明装置以搅拌机为核心,其他主要设备为辅助,通过设置在搅拌机一侧的鼓风机及文丘里管协同解决干灰落入搅拌机时的扬灰现象;通过设置在搅拌机另一侧的负压管道连接至溶液称重装置以处理搅拌机搅拌时产生的潮气,同时避免搅拌机内形成正压导致飞灰外泄至周围环境。
本发明专利目的是提供一种飞灰固化系统搅拌机除尘除潮装置,通过设置在搅拌机一侧的鼓风机及文丘里管协同解决干灰落入搅拌机时的扬灰现象;通过设置在搅拌机另一侧的负压管道连接至溶液称重装置以处理搅拌机搅拌时产生的潮气,防止飞灰称重及搅拌过程中的外泄,去除搅拌过程中产生的腐蚀性潮气,实现清洁的操作环境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本发明装置由称重装置、搅拌装置、干灰除尘系统、潮气处理系统等构成。飞灰自飞灰称重斗落入搅拌机过程中,开启鼓风机,通过增加流速将扬起的飞灰经过文丘里负压管带回飞灰称重斗,达到除尘效果。
进一步的,待飞灰完全落入搅拌机后,关闭飞灰称重斗下料阀及鼓风机,打开溶液称重斗下料阀,飞灰与溶液在搅拌机内搅拌时,飞灰中的氢氧化钙及氯化钙等物质遇水放热,夹杂着一部分干灰会形成带腐蚀性潮气。这些潮气由于正压作用,会随着搅拌机上部开孔与溶液称重斗连接的负压管道进入溶液称重斗,维持系统的压力平衡。
进一步的,搅拌结束后,开启搅拌机卸料门,待产物全部下料完成后,关闭卸料门,飞灰称重斗继续下灰,继续进行除尘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①文丘里;②鼓风机;③蝶阀;④搅拌机上部开孔及负压管道(除尘);⑤搅拌机上部开孔及负压管道(除潮);⑥飞灰称重装置;⑦溶液称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某生活垃圾焚烧电厂的飞灰处理车间内有两台相同规格的搅拌机。
按照图1所示在其中一台搅拌机上加装本发明后,两台搅拌机均按照按以下方式运行三个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39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