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RBM和Fisher网络的移动视觉搜索框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3995.X | 申请日: | 201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8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纪荣嵘;林贤明;黄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K9/46;H04N1/3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局部特征 全局特征 图像检索 网络构建 移动视觉 自适应 算法 聚合 紧凑 搜索 受限玻尔兹曼机 图像特征信息 非高斯分布 一致性检验 自适应算法 标量量化 检索阶段 特征算法 特征信息 网络带宽 网络结构 选择传输 粗匹配 候选集 移动端 子空间 匹配 网络 移动 全局 | ||
基于CRBM和Fisher网络的移动视觉搜索框架,涉及移动端的图像检索。包括:1)连续受限玻尔兹曼机网络构建与训练;2)Fisher layer网络构建与训练。在聚合全局紧凑二值特征算法中采用非线性降为算法CRBM寻找非高斯分布的局部特征本质的子空间特征信息,同时采用基于Fisher的网络结构聚合Fisher Vector,获得更加高效的全局特征;采用标量量化算法和比特自适应算法获得紧凑的自适应的特征,能够根据移动端网络带宽的不同自适应的选择传输的图像特征信息长度;检索阶段使用全局特征粗匹配出候选集和使用局部特征进行几何一致性检验进行精确匹配,从而适应大规模图像检索任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端的图像检索,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CRBM和Fisher网络的移动视觉搜索框架。
背景技术
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对接入移动宽带的用户数量进行了统计。根据2015年的统计结果和2016年统计结果显示,全球通过移动设备接入网络的用户量从2015年的32亿增长到了2016年的36亿,净增长4亿。到了2016年,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的人数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47%。ITU同样指出通过移动设备接入网络的用户量增长迅猛的原因是因为全球对网络宽带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果显著,据统计全球84%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移动宽带服务。同时,随着移动网络宽带的发展,包括3G网络、4G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铺展,以及发展中的4.5G和5G网络会让全球更多的居民卷入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中。从工业3.0发展到至今,以及未来的工业4.0。互联网已经彻底改变的人类的生活,人们已经将互联网当做生活的基本工具。各个国家对互联网建设的支持使得网络速度不断提高,网络成本不断下降。同时互联网教育已经深入到中小教育之中,每个学生都会接受信息课程教育,使得年轻一代自带互联网的基因。截止2016年12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缩写为CNNIC)发布了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报告中展示了我国网民数量已增至到了7.31亿人,相当于欧洲人口的总数。而互联网在国内的普及率已经达到53.2%。其中移动宽带网民数量达到了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并且出现了移动设备不断挤占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虽然有现象显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但是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口基数非常庞大。伴随着庞大的基数的移动宽带用户,市场对移动服务的需求和多媒体信息的需求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用户渴望体验未来科技,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科技所带来的用户体验。
在移动设备生产领域,踊跃出越来越多的优秀的IT厂商生产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并且频繁推出新型号。如国内的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等等。根据国内知名的市场调研机构HIS Technology的统计,2016年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与销售总额,国产手机华为与OPPO在全球排名达到了第三和第四。这些厂商发布的新型的移动设备配置了多种传感设备。现如今,摄像头、GPS、重力传感器、电子罗盘等设备都已经成为移动设备的标配,并且这些配置不断的更新换代。凭借着移动设备的硬件发展和搭载的各种传感设备,使得运行在移动端的强大应用可以将现实世界与信息世界建立起快速的连接。用户可以实时通过移动网络便捷的获取用户所需的多媒体信息和网络服务。毋庸置疑,基于图片的搜索技术必会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通常一幅图片包含大量的信息,用户通过移动设备拍摄感兴趣物体的图像获取相关信息的方式,比文本方式更加的便捷,并且可以获取比文本搜索更多的信息。我们简单想象,如果游客对某处建筑感兴趣,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拍摄现场照片进行实时搜索,不需要对该建筑名字进行查询实现文本搜索无法做到的搜索;用户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对现实世界的物体获取视觉图像和GPS、电子罗盘等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将相关信息传输到存储大规模视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取相关信息,最终通过移动互谅网将相关信息传输给用户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39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