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束辐照造纸污水后处理凝絮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6754.0 | 申请日: | 201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7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金桥德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6 | 分类号: | C02F1/56;C02F1/54;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500 安徽省滁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纸污水 凝絮剂 电子束辐照 后处理 应用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电子束辐照技术 高能电子束辐照 高能电子束 无二次污染 污水 麸皮 处理工序 辐射处理 辐照处理 辐照剂量 过滤处理 搅拌分散 节约资源 生化处理 氯化铁 重量份 聚醚 过滤 污水处理 净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束辐照造纸污水后处理凝絮剂及其应用,该凝絮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阴离子聚丙烯酰胺30~50份,氯化铁1~10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1~5份,粗麸皮1~20份。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高能电子束处理造纸污水的方法:向经过过滤处理或生化处理后的造纸污水中加入凝絮剂,搅拌分散均匀后对污水进行高能电子束辐照处理,辐照剂量控制在4~10kGy,得到的辐射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过滤,分离出净化后的水。本发明的凝絮剂成本低,可大幅提高造纸污水的辐照处理效果,无二次污染,节约资源,处理后的水便于后续其他处理工序进行处理,扩大了电子束辐照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束辐照造纸污水后处理凝絮剂。
背景技术
造纸废水主要来自造纸工业生产中的制浆和抄纸两个生产过程。制浆是把植物原料中的纤维分离出来,制成浆料,再经漂白,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造纸废水;抄纸是把浆料稀释、成型、压榨、烘干,制成纸张,这个过程也容易产生造纸废水。制浆产生的造纸废水,污染最为严重。洗浆时排出废水呈黑褐色,称为黑水,黑水中污染物浓度很高,BOD高达5~40g/L,含有大量纤维、无机盐和色素。漂白工序排出的造纸废水也含有大量的酸碱物质。抄纸机排出的造纸废水,称为白水,其中含有大量纤维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填料和胶料。
随着造纸业的节水环保要求以及新环保项目的立项要求,随着循环水量的增大,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污水量在逐步减少,但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却相应增加,按照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工艺和处理设施,难以达到项目实施前制定的出水水质,给达标排放和改善中水水质带来一定的困难。现有污水处理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后处理效果差,初沉池的池容较大,因不能及时排泥,沉淀污泥在池内停留时间较长,导致厌氧酸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增加,增加后续的生化处理负荷;②耗氧曝气前缺少处理工序,水质、水量不能调节,废水中纤维素及半纤维素难以降解,给后续的生化工序带来很大的处理压力。
电子束辐照技术,是指利用被加速的电子束流轰击或照射被处理对象,使其发生在常规方法下难以引发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反应,从而达到提高产品性能、净化物质等目的。相比于传统废水处理方法,电子束辐照技术的长处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抗生素废水、含致病菌废水等。
电子束辐照处理工业废水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技术,已在部分产业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该技术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书对工业废水进行辐照处理,在产生大量具有高度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及还原性的水合电子eaq-等多种活性粒子,通过高级氧化还原反应及胶体性状的改变等一系列物理及化学反应,使污染物降解或分离,从而高效去除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理论上,电子束辐照处理技术具有处理能力强、适用范围广、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处理规模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采用电子束辐照处理工业废水,根据水质的不同和整体系统的要求,一般可作用后处理步骤和后处理步骤两种类型。在作为后处理步骤中,针对传统工艺处理后仍无法达标排放的废水,采用电子束辐照进一步深度处理,使残留的顽固性污染物得到进一步去除,从而实现达标排放或者中水回用。此外,也可以作为水源污染处理的有效解决方案。但实际生产中发现, 采用电子束辐照处理工业废水仍存在处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程度、针对不同废水的处理效果变动大、能耗大、与其他废水处理步骤配合度不够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电子束辐照造纸污水后处理凝絮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凝絮剂应用高能电子束处理造纸污水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电子束辐照造纸污水后处理凝絮剂,它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阴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30~50份,氯化铁1~10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1~5份,粗麸皮1~2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金桥德克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滁州金桥德克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67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