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心倒台型隧底复合拱形隧道衬砌及其排水系统构造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498095.4 申请日: 2017-12-27
公开(公告)号: CN107905812A 公开(公告)日: 2018-04-13
发明(设计)人: 卿伟宸;曾宏飞;林本涛;高杨;钟昌桂;张磊;朱勇;郑伟;黄华;孟祥磊;王芳;陈锡武;王若晨 申请(专利权)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E21D11/00 分类号: E21D11/00;E21F16/02
代理公司: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5 代理人: 王建国
地址: 610031***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空心 倒台 型隧底 复合 拱形 隧道 衬砌 及其 排水系统 构造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隧道衬砌及排水系统构造,特别涉及一种运用于地下水发育地段或岩溶地区的隧道衬砌及其防排水系统构造。

背景技术

进入二十一世纪来,我国铁路建设高速发展,时速200km以上高标准双线铁路修建越来越多,特别在西南山区,岩溶发育,且线路展线受曲线半径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岩溶隧道规模迅速增加。由于岩溶及岩溶水发育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及无规律性等特点,长大岩溶隧道修建风险特别是运营风险越来越高。

近年来,宜万、沪昆、贵广等高速铁路隧道运营期间发生了若干起无砟道床变形、仰拱及填充隆起等水害事件,引起了铁路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各方的高度重视。经调查,既有线水害主要分为两类:

(1)仰拱填充上浮变形。其表现主要为隧底结构的分层施工带来的施工缝在水压作用下的变形、扩张。

①规范要求仰拱与仰拱填充应分开浇筑。此工法在仰拱与填充之间形成施工缝,但地下水通过仰拱环向施工缝渗入仰拱填充底部,约3~4m水头即可导致填充上浮。

②实际施工中,为防止道床施工面被施工车辆破坏,仰拱填充往往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道床施工前灌筑的仰拱填充表层(或称整平层)厚度约0.2~0.4m,仅需要0.5~1m高的水头即可导致填充表层上浮,进而引起道床变形。

③无砟道床至道床板与仰拱填充面采用的是无连接接触方式,存在施工界面,对于隧底渗水的敏感性更为显著,往往也出现“离缝”抬升现象和磨损现象,在水的作用下,病害特征尤为明显。其与隧道结构巨大的刚度差异、变形不协调和轨道结构对基础变形极差的适应性进一步加剧了隧底水害对运营安全的不利影响和治理难度。

(2)衬砌结构特别是仰拱变形开裂。

①受隧道内设置的纵、环向盲管及边墙泄水孔排水能力的限制,工后排水系统受物理型(泥沙、细颗粒沉积淤塞)、化学型堵塞(可溶物析出、混凝土及浆液反应残留物凝结)等原因都将造成排水不畅,水压急剧变化,导致衬砌结构开裂破损。

②边墙纵向施工缝、环向施工缝、仰拱底部等结构和防水薄弱环节发生结构变形、开裂及防水失效;局部位置出现喷水、涌泥沙等。

③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动,导致衬砌承受“动载”影响。在连续降雨或极端暴雨天气条件下,地下水位突然增高,衬砌承受了较高的水压。

目前设计的隧道大部分为有仰拱衬砌。以单洞双线隧道为例,其排水系统以“隧道体内排水”为主要模式,地下水排放路径为:围岩→初期支护→排水盲管→侧沟→横向排水管→中心水沟,即隧道结构周边的水通过初期支护渗透经由排水盲管引排进入隧道结构本体之内的中心水沟,最终排出洞外。

隧道体内排水系统主要的缺陷在于:

①有压地下水的泄压点均位于设置在衬砌主体结构内部,致使衬砌主体结构承受静水压或动水压的范围均较大。

②中心水沟(或侧沟)设于隧道结构之内,主要引排拱墙范围的周边地下水,隧道仰拱以下的积水无法有效引排,一旦在连续降雨或暴雨天气下,局部地段仰拱下裂隙水或管道水因无法及时引排导致水压急剧升高。在高水压作用下,致使隧底仰拱开裂破损。

③隧道处于地下水季节变动带等与外界水力联系紧密的区域,在连续降雨或暴雨天气下,因地下水量骤增,受边墙泄水孔尺寸及间距限制,难以及时将其引排至隧道结构体内的排水沟内,从而引起地下水位急剧升高。在高水压作用下,导致衬砌开裂破坏。

④受道床结构、洞内附属构筑物需要及隧道断面工程经济性的制约,考虑施工难易程度,洞内侧沟或中心水沟的过水断面自由度不大,过水能力受限,往往引起洞内水害。

⑤由于隧底为圆弧状,开挖控制较困难,隧底虚渣完全清理干净难度大,运营期间由于隧底地下水无法引排,加之列车动荷载反复作用,极易造成隧底翻浆冒泥等灾害。

因此,优化衬砌结构及排水系统,保证排水通畅,减小甚至消除隧底水压,成为降低岩溶地区隧道水害风险,保证运营安全的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心倒台型隧底复合拱形隧道衬砌及其排水系统构造,以减小甚至消除地下水对隧道衬砌底部结构的作用,有效解决岩溶或地下水发育地区隧道仰拱上浮变形或隧底结构开裂破坏的问题,以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的稳定及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80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