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稻米营养价值的复合肥施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8858.5 | 申请日: | 201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2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栋;刘佳音;孙佳丽;栾一方;孙骊珠;徐春莹;米铁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李冰 |
地址: | 26604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肥 稻米 地点选择 配比 施用 试验 环境污染问题 氯化钾 水稻 肥料施用 高产优质 水稻种植 田间试验 田间种植 数据处理 排灌 取样 磷肥 尿素 发芽 地势 通畅 平坦 化肥 滥用 土壤 申请 生产 研究 管理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提高稻米营养价值的复合肥施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试验地点选择;B.试验处理;C.种子发芽;D.田间种植与管理;E.取样与数据处理。所述步骤进一步包括:A.试验地点选择:田间试验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力均匀,排灌通畅,适宜水稻种植的地方。本发明方法研究了复合肥、尿素、磷肥和氯化钾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究不同配比肥料施用下稻米营养价值含量,以期解决因化肥滥用造成的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今后水稻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稻米营养价 值的复合肥施用新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50%以上人口 以大米为主食,大米占据人们食物来源60%左右。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居世 界第二位,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稻谷产量的3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已逐渐由单一数量上的满足 向数量和品质兼顾,甚至以品质为主转变,广大消费者对优质稻米的需求 与日俱增,稻米品质的优化将倍受关注。但大多数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高、 口感差,尤其是早稻糙米,严重影响粮食流通和农民的积极性。
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稻米品质的重要指标,尤其是人体 必需氨基酸含量是评价稻米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增施钾肥可 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降低稻米的垩白度,提 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改善稻米的综合品质。
钙是水稻植株的一种常量元素,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以及生 理生化过程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钙含量与稻米的直链淀粉以及淀粉谱 的黏滞特性关系密切。
水稻(Oryza sativa)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耕种面积和产量 均居粮食作物首位。钾素作为植物生长必需的三大矿质营养元素之一,是 植物体内最丰富的阳离子,占植物干重的2%-10%。钾离子在维持阴阳离 子动态平衡、维持渗透压稳定、促进光合作用效率、作为酶的激活剂等植 物各种生理生化过程代谢过程有关键的作用。
施用钾肥能改善水稻生长发育状况,有利稻株正常分蘖,提高结实率, 千粒重和产量。陈敏等研究发现,合理的氮磷钾配施可以提高钾素吸收及
我国土壤全钾含量一般在16.6g·kg-1左右,但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 用的速效钾含量一般不超过全钾的2%。近年来,我国土壤缺钾程度日渐 加剧,缺钾面积逐渐增大,已经成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施用钾肥是缓解土壤钾素亏缺的直接途径,但我国钾肥资源匮乏,钾肥总 量的50%-70%依赖进口,施用成本较高。
充分利用有机钾肥资源是弥补我国钾矿资源不足,补充土壤钾素亏缺 的重要途径。目前,由于我国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如长期使用一种化肥, 会加快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等,给土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负面影 响。仅在2007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就已经占了世界的35%左右,并且每 年还在以2.8%的速度增长。而现实生活中,水稻食用量大,种植面积大, 范围广,并且对于氮肥的需求高,可以说氮肥是主要肥料。
为了满足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生产上经常大量施用化肥来提高产 量,特别是氮肥的施用。但是,迄今利用不同肥料配比来对水稻栽培的研 究较少,特别是尿素、复合肥、磷肥和氯化钾的不同配比对水稻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提高稻米营养价值的复 合肥施用新方法。本发明方法研究了复合肥、尿素、磷肥和氯化钾不同配 比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究不同配比肥料施用下稻米营养价值含量, 以期解决因化肥滥用造成的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今后水稻的高产优质生 产提供理论依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稻米营养价值的复合肥 施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试验地点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88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