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生育期病害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99306.6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7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栋;刘佳音;孙骊珠;王克响;万吉丽;米铁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G7/06;A01G13/00;A01C1/00;A01C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李冰 |
地址: | 26604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生育期 病害防治 病害 寡雄腐霉 有效防治水稻 稻瘟病 可湿性粉剂 水稻 高温消毒 浸种催芽 水稻病害 水稻苗床 恶苗病 寄生性 立枯病 育秧盘 试验 苗床 施药 秧苗 稻种 喷洒 移栽 大田 清洗 清水 播种 申请 调查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稻生育期病害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试验地点的选择;b.稻种的选择、清洗、浸种催芽前期准备;c.水稻苗床播种,水稻从苗床移栽大田;d.在病害大发生期进行试验,用清水、对照药剂、寡雄腐霉可湿性粉剂对水稻进行喷洒施药;e.于水稻病害发生高峰期调查各处理育秧盘秧苗发生病害的情况。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选择粒大饱满,颗粒均匀的种子,采取高温消毒法。本发明水稻生育期病害防治方法,利用寡雄腐霉的攻击性、寄生性特性来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稻瘟病等病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稻生育期 病害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 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 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
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 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 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 部已有菌丝潜伏。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 温过低、温差过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秧苗细弱、种量过大等因素, 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 发病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长有赤色霉状物。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 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 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 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
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属卵菌门腐霉科腐霉属,能释放纤维 素酶、几丁质酶、蛋白酶、β-1,3-葡聚糖酶等多种酶类,降解植物病原 真菌的细胞壁;分泌抗菌物质,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定殖于多种重要经 济作物,是一种重要的重寄生菌。
研究表明,寡雄腐霉抑菌的主要机理是寄生、抗生和竞争等作用。目 前,国内外主要利用寡雄腐霉卵孢子制剂防治作物真菌病害,1×10 6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水稻生育期病害防治方 法,利用寡雄腐霉的攻击性、寄生性特性来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 稻瘟病等病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生育期病害防治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a.试验地点的选择;
b.稻种的选择、清洗、浸种催芽前期准备;
c.水稻苗床播种,水稻从苗床移栽大田;
d.在病害大发生期进行试验,用清水、对照药剂、寡雄腐霉可湿性粉 剂对水稻进行喷洒施药;
e.于水稻病害发生高峰期调查各处理育秧盘秧苗发生病害的情况。
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选择粒大饱满,颗粒均匀的种子,采取高温 消毒法。
所述高温消毒法进一步包括:取热水一盆温度控制在50-60摄氏度 之间,然后将水稻种子浸泡在水中,并且不断搅拌,直至水温将至正常温 度。
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采用25摄氏度的温水对种子进行浸泡1-2 天,催芽。
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苗床播种,播撒均匀,稀播量,播撒均匀不 重叠,浅覆土,覆土深度不超过0.7cm,播种后要严格控制温度在28-30℃ 之间,温度计的摆放在底膜上,温度超过32℃立即通风降温。
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水稻恶苗病试验:试验共设4个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9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