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酮衍生物及其医药用途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499815.9 申请日: 2017-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9988138A 公开(公告)日: 2019-07-09
发明(设计)人: 段宏泉;秦楠;姜悦;陈莹;陈家浩;张畅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C07D311/30 分类号: C07D311/30;A61P3/10;A61P3/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00070 ***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黄酮衍生物 药理作用 医药用途 葡萄糖消耗量 药理实验结果 医药技术领域 细胞葡萄糖 细胞糖代谢 胰岛素抵抗 作用机制 抗肥胖 摄取 糖尿病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一种黄酮衍生物及其医药用途,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式I所示化合物及其具有的调节细胞糖代谢的药理作用。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式I所示衍生物能不同程度的提高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提高细胞葡萄糖摄取,抑制糖异生过程,进而通过此作用机制发挥抗糖尿病抗肥胖药理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酮衍生物及其医药用途。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和糖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紊乱为主要特点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和胰岛素抵抗。21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人的比列日益增加,糖尿病也明显地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疾病。在工业大国中,它的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正在肆虐着全球。正因如此,作为一种严重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糖尿病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糖尿病患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正在由穷变富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未来20年,糖尿病将迅速向城镇扩散,并最终到广大农村大规模蔓延。世界糖尿病高峰将会出现在中国、非洲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密切相关。针对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糖尿病抗肥胖药物是全球药物研发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现有的基于单靶点开发的化学药物虽然作用机制相对清楚,但因糖尿病涉及若干复杂生理过程,单独控制一点难以持久发挥疗效。天然产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广泛的生理作用备受全球制药研发人员的关注。在众多天然产物当中,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体内,以菊科、豆科、唇形科等植物中含量较多。槲皮素、芦丁、柚皮苷、橙皮苷、葛根素等黄酮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对1型和2型糖尿病具有预防、治疗的效果,对血糖血脂的调节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主要的药理学作用机制与抗氧化、保护胰岛β细胞、提高组织和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激活过氧化物酶等有关(VAN DAM R M,NAIDOO N,LANDBERG R.Dietary flavonoids and the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review of recentfindings.Current opinion in lipidology.2013,24(1):25-33.)。

本发明人前期公开了一类可以促进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黄酮衍生物(中国发明专利ZL201080070092.0),其中代表性化合物Fla-CN通过多种途径展示出抗糖尿病抗肥胖药理作用(Nan Qin,Ying Chen,Mei-Na Jin,et al.Anti-obesity and anti-diabetic effects of flavonoid derivative(Fla-CN)via microRNA in high fat dietinduced obesity mice.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82(2016)52-63;Chun-Chun Gan,Tian-Wen Ni,Yang Yu,et al.Flavonoid derivative(Fla-CN)inhibited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via activating AMPK and up-regulatingmicroRNA-27 in 3T3-L1 cells.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797(2017)45-52.)。随后,发明人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备了大量结构各异的黄酮衍生物,经过多方面活性筛选,发现了活性突出且化学结构不同于现有技术文件公开的黄酮衍生物,具体化学结构如式1所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公开了式1所示的一类黄酮衍生物,该结构未见任何文献报道,充分体现了本发明的新颖性。

式1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式2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未经天津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98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