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菌种连续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0412.4 | 申请日: | 2017-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6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邱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泽宇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107;C12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40 | 代理人: | 宋涛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菌种 连续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种连续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光合生物制氢技术发展迅速,限制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成本较高,无法满足低成本制氢的要求,而规模化、连续化制氢技术是降低光合生物制氢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多柱回流式光合制氢反应器提高了料液处理能力和产气率,平均产氢速率为0.846L/(L·d),但如何保持菌体活性以及稳定连续地供应菌种是大中型光合生物制氢系统连续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瓶颈问题。高效稳定产氢菌种的连续培养和稳定供应是实现规模化制氢的前提,也是制氢系统连续化、规模化发展的保障,这对光合细菌的培养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菌种连续培养装置,其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菌种连续培养装置,包括热水箱、培养基、菌种箱、数个单体培养箱、底座、菌种进料泵、培养基进料泵和热水泵,培养基通过培养基进料泵连接单体培养箱,菌种箱通过菌种进料泵连接单体培养箱,数个单体培养箱并排设置,每一个单体培养箱底部都固定设置有一个底座,数个单体培养箱的上部左侧都连接同一根回水管的一端,回水管的另一端连接热水箱,每一个单体培养箱都与其相邻培养箱都通过导管连接,数个单体培养箱的右下部都连接同一根热水管的一端,热水管的另一端连接热水泵,热水泵连接热水箱。
所述单体培养箱包括罐体和上盖,上盖紧密盖在罐体上,罐体的最低端设置有排污管,罐体的左下部设置有进料管,与进料管相对称位置的罐体的右下部设置有进水管,罐体的左下部的左上部设置有出水管,与出水管相对称位置的罐体的右上部设置有出料管,罐体内部均匀设置有数个布光管。
每一根与单体培养箱连接的热水管上都设置有电磁阀,便于控制热水管的开闭。
进水管连接热水管,出水管连接回水管。
罐体内层嵌套有水浴夹层。
上盖右侧两相邻布光管之间设置有温度探头。
本实用新型符合光合生物的培养条件,能满足光合细菌对光照、温度、厌氧等培养条件的要求,环境适宜,能够实现菌种稳定的培养,菌体供应充足,能满足大中型光合生物制氢系统对菌体连续、稳定供应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一种菌种连续培养装置,包括热水箱1、培养基2、菌种箱3、数个单体培养箱21、底座6、菌种进料泵9、培养基进料泵10和热水泵11,培养基2通过培养基进料泵10连接单体培养箱21,菌种箱3通过菌种进料泵9连接单体培养箱21,数个单体培养箱21并排设置,每一个单体培养箱21底部都固定设置有一个底座6,数个单体培养箱21的上部左侧都连接同一根回水管4的一端,回水管4的另一端连接热水箱1,每一个单体培养箱21都与其相邻培养箱都通过导管连接,数个单体培养箱21的右下部都连接同一根热水管7的一端,热水管7的另一端连接热水泵11,热水泵11连接热水箱1。
所述单体培养箱包括罐体14和上盖17,上盖17紧密盖在罐体14上,罐体14的最低端设置有排污管12,罐体14的左下部设置有进料管13,与进料管13相对称位置的罐体的右下部设置有进水管19,罐体14的左下部的左上部设置有出水管16,与出水管16相对称位置的罐体的右上部设置有出料管5,罐体14内部均匀设置有数个布光管18。
每一根与单体培养箱连接的热水管7上都设置有电磁阀8,便于控制热水管的开闭,及时调节温度。
进水管19连接热水管7,出水管16连接回水管4。
罐体14内层嵌套有水浴夹层15,水浴夹层15用于通过热水循环流动来保证光合产氢菌生长。
上盖17右侧两相邻布光管之间设置有温度探头20,用于随时监测菌种的生长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泽宇,未经邱泽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04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酸试管结构
- 下一篇:猪舍内致病菌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