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加工灯具外壳的金属条弯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0944.8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5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崔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印杰斯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1/02 | 分类号: | B21D11/02;B21D4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工 灯具 外壳 金属 弯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外壳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加工灯具外壳的金属条弯角机。
背景技术
在灯具外壳的设计制造过程中,经常使用到弯折的金属条,因此需要用到金属条弯角机对金属条进行弯折处理,目前在金属条弯折的加工过程中,通常是使用一个弯角夹具对金属条进行弯折,并达到弯折角的做圆和防尖锐处理,在弯折机进料时,由于金属条通常比较长,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金属条偏移,导致弯折的后的金属条规格不统一,达不到生产的要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103121058 U公开了一种立式折弯机。这种结构的折弯或弯角设备,通过弯模和压板旋转的方式,实现对材料的折弯处理,但是这种方式在加工较薄的金属条时,存在传动不平稳,弯折部分易出现褶皱的情况,从而限制了其适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加工灯具外壳的金属条弯角机,可使金属条弯角的过渡区域更加平滑,防止金属条褶皱情况出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加工灯具外壳的金属条弯角机,包括圆柱形的压辊和工作台板,压辊位于工作台板的左上方,所述工作台板的左侧设有传动轮,传动轮位于压辊的正下方,传动轮套接在传动轴上,传动轴上连接有电机,所述传动轴上还套接有若干轴承,轴承外圈固定有连接片,连接片上连接有圆弧形的弯角夹具,弯角夹具的外侧还设有通孔,通孔上铰接有液压缸的活塞杆,所述液压缸下方还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下方铰接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支撑脚上,所述液压缸上还设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弯角夹具上还通过滚轮连接杆连接有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弯角夹具的内测还设有缓冲垫。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外圈的直径小于所述传动轮的直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圆柱形压辊和圆弧形的弯角夹具,金属条进料时位于压辊和弯角夹具之间,通过弯角夹具和压辊的相互挤压,实现对金属条的弯角处理的动作,弯角夹具通过连接片固定在轴承外圈上,而轴承内圈连接在传动轴上,从而能实现弯角夹具能以传动轴为中心转动,与传动轴连接的电机,可带动传动轴转动,从而能带动传动轴上的传动轮转动,从而提供金属条进料的动力,弯角夹具上通过滚轮连接杆连接的滚轮,具备一定的转动特性,弯角夹具外侧的通孔,用于铰接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的连接方式可以实现一定角度的转动,液压缸的伸缩可以带动弯角夹具外侧的升降,从而能带动弯角夹具的旋转,当液压缸收回弯角夹具旋转至低点,弯角夹具上的滚轮运动至于传动轮相同高度,从而能使支撑金属条的入料动作,使传动轮带动金属条的入料更加平稳,当液压缸伸出,弯角夹具旋转至最高点时,弯角夹具和压辊紧密接触,实现弯角动作,金属条的一侧位于传动轮与压辊间,金属条的另一侧位于滚轮与压辊之间,圆柱与圆柱的接触方式,可实现金属条弯角的过渡区域更加平滑,防止金属条褶皱情况出现,液压缸下方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铰接连接方式,使液压缸底部具备一定的转动特性,从而使弯角夹具的旋转动作能够顺利完成。弯角夹具内测的缓冲垫,能对金属条进行一定的保护,防止硬性接触造成金属条的划伤,所述轴承外圈的直径小于所述传动轮的直径,该结构可保证轴承不会影响传动轮带动金属圈的入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液压缸收回时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弯角夹具外侧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传动轴的结构图。
图中:1、压辊;2、工作台板;3、液压缸;4、支撑脚;5、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7、进油管;8、出油管;9、活塞杆;10、弯角夹具;11、传动轮;12、电机;13、传动轴;14、轴承;15、连接片;16、缓冲垫;17、滚轮连接杆;18、滚轮;19、通孔;20、定位圈;21、第一限位圈;22、第二限位圈;23、注油口;24、金属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印杰斯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保定印杰斯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09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