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孔钛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1729.X | 申请日: | 2017-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6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吴忆峰;陈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L27/50;A61L27/5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钛椎间 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脊椎骨的植入物,属于椎间融合内固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钛椎间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等症状的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脊柱融合是脊柱外科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主要通过建立脊柱即刻稳定及植入物骨生成作用、骨诱导作用、骨传导作用来促进脊柱骨性融合。目前,椎间融合已成为治疗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退变性椎体滑脱、退变性脊柱侧弯、假关节及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等疾患的主要手段。现有技术中的融合器根据术后骨质生长的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设有植骨区的融合器,第二类是不设植骨区的融合器。
中国专利文献CN204683846U(申请号201520112316.X)公开了一种弧形前方入路脊柱椎体间融合器。该融合器整体为椭圆形结构,上下面上设有渐进性波浪棱齿;融合器还对称开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两个近似半圆形的通孔,且该两个通孔可以方便植入自体骨。该装置采用超大直径设计,能够提高椎体间稳定性,也能提高承受压缩的力学强度。该实用新型公开的融合器尽管具备较为稳定的支撑结构,但是骨质的重新生长的效果不够理想。该文献公开的融合器属于第一类融合器。
中国专利文献CN201529176U(申请号200920247060.8)公开了一种用于椎体融合时植入的骨小梁椎间融合器,其具有由钛合金粉末经电子束熔融成型的网状多孔结构,形状可为楔形、方形、半圆形或三角形,或根据患者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该骨小梁椎间融合器的中间有一通孔,而网状结构的孔径为50-900微米,孔隙率为40-90%,表面还可具有羟基磷灰石涂层。该实用新型公开的融合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应力屏蔽带来的不利影响,且采用单一的网状多孔结构,但骨质的重新生长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该文献公开的融合器属于第一类融合器。
中国专利文献CN 204581605 U(申请号201520265012.7)公开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近似长方体的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内设置有竖直贯通的植骨孔,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匀设置有齿牙;融合器本体的前端面逐渐向内收缩通过导圆边光滑过渡,融合器本体的后端面设置有植入定位孔和植入定位槽;融合器本体的两侧边镂空贯穿,镂空处设置有生长网。但是,由于其本体的上侧和下侧的四周占有一定的空间,对于术后骨质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中国专利文献CN 104706446 A(申请号201510129242.5)所公开的融合器也与该融合器相类似。该两篇文献公开的融合器属于第一类融合器。
中国专利文献CN102293693 A(申请号201110146497.4)公开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多孔钛合金人颈椎间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此发明专利制备的椎间融合器具有与自然骨组织相近的弹性模量,多孔结构及其内部生物活性因子缓释系统能诱导新生骨组织长入。该专利虽然解决了融合器弹性模量与自然骨组织相匹配以及骨长入的问题,但这种单一的多孔结构缺乏抗疲劳能力,在动态循环应力的作用下容易断裂,不能满足远期临床的需求。该文献公开的融合器属于第二类融合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强度较好且在术后对骨质等的生长效果较好的多孔钛椎间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融合器为通过3D打印机将钛合金材料一体打印成型的结构件,包括支撑结构部和空隙结构部;所述的支撑结构部与空隙结构部相互呈一体状固定连接在一起;支撑结构部用于承担外部载荷,空隙结构部用于引导新骨长入;所述的支撑结构部的体积占融合器总体积的5%至20%;
所述的空隙结构部在融合器的上侧、下侧、前侧、后侧和右侧向外露出,且在融合器的前侧、后侧和右侧呈开放式地向外露出。
所述的支撑结构部包括依次相连的安装部、左支架、连接部和右支架;安装部设有一对分前后设置的器械槽和一个沿左右向设置的位于所述的一对器械槽中间的器械孔;左支架和右支架均采用上下分布设置的一对十字板结构且通过相应的立柱相连的结构,左支架与右支架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
所述的支撑结构部的连接部包括前立柱、后立柱、上横梁和下横梁;前立柱与后立柱之间通过上横梁和下横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17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孔钛椎间融合器的空隙结构部
- 下一篇:一种多孔钛椎间融合器的空隙结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