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2915.5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1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顾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钛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说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30 | 代理人: | 宁尚国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因各种圆形锂电池采用异极输出, 需用到2片PCB固定或采用二极焊带而构成锂电模组,上述现有技术有以下缺点:结构复杂,成本高,接线不方便。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以改正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接线方便的锂电池电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电源,其由N个圆形锂电池模组通过控制板采用串并联方式组合而成,并通过控制板的正负极向外供电;所述圆形锂电池模组由N个单体圆形锂电池采用串并联方式焊接固定于PCB板上,然后再用模组支架固定,N为自然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单体圆形锂电池采用正负极同向引出的锂离子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正负极同向引出的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耳、负极耳、间隔于正极耳、负极耳之间的隔膜、铝塑包装壳和牛角式盖板,以及电解液,其中,正极耳包括正极集流体和附着在正极集流体上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膜片,负极耳包括负极集流体和附着在负极集流体上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膜片,所述正极耳、正极膜片、负极耳、负极膜片和隔膜卷绕好后装入所述铝塑包装壳内,所述牛角式盖板盖于所述铝塑包装壳上,所述牛角式盖板正面设有正极牛角端子和负极牛角端子,所述牛角式盖板底面设有与所述正极牛角端子连接的正极引线端子、与所述负极牛角端子连接的负极引线端子,所述正极引线端子与所述正极耳电连接,所述负极引线端子与所述负极耳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牛角式盖板采用双层结构,上层为塑胶层,下层为电木层,塑胶层粘贴于电木层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正极耳、负极耳的数量为2至6片,所述正极耳围绕于所述正极引线端子周边并与之电连接,所述负极耳围绕于所述负极引线端子周边并与之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正极耳、负极耳的数量都为3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正极引线端子、负极引线端子都由CP线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N个单体正负极同向引出的锂离子电池采用串并联方式组合成圆形锂电池模组,再由N个圆形锂电池模组通过控制板采用串并联方式组合电源向外供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接线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圆形锂电池模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1—圆形锂电池模组;
2—控制板;
3—正负极输出线;
4—单体圆形锂电池;
5—模组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锂电池电源,其由N个圆形锂电池模组1通过控制板2采用串并联方式组合而成,并通过控制板2的正负极输出线3向外供电;所述圆形锂电池模组1由N个单体圆形锂电池4采用串并联方式焊接固定于PCB板(控制板2)上,然后再用模组支架5固定,N为自然数。所述单体圆形锂电池采用正负极同向引出的锂离子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钛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钛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29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胶振膜以及发声装置单体
- 下一篇:一种骨科智能钻孔引导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