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厌氧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4580.0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7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俞国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友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厌氧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厌氧罐。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业废水也在不断增加,若不对废水加以处理而排放,则会导致环境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当处理COD含量较高的污水时,通常采用厌氧罐进行厌氧处理。
授权公告号为CN201825946U、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05月11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酸化厌氧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部设有集气罩,所述罐体内腔的上部为酸化反应区,所述罐体内腔的下部为厌氧分解区,所述罐体顶部安装有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的落料口位于所述罐体内腔的顶部,所述落料口的下方设有布料装置,所述厌氧分解区的底部设有重物排出装置,所述厌氧分解区的下部设有污泥排出装置,所述厌氧分解区的上部设有漂浮物排出装置,所述罐体上还设有进水装置。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污泥沉积在酸化厌氧罐底部,而靠近罐体底部的污泥,难以与废水充分接触,从而难以发挥充分的废水处理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厌氧罐,其解决了靠近罐体底部的污泥难以与废水充分接触,从而难以发挥充分的废水处理作用的问题,具有污泥与废水充分接触并起到较好的废水处理作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厌氧罐,包括罐体,设置在罐体底部的进水管,设置在罐体顶部的排气管,所述罐体上设置有用于促进污泥分散的分散部,所述分散部包括吸取管、容纳件、滑动块、动力装置,所述容纳件外部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滑动块与容纳件密封滑动连接,所述容纳件为中空柱状容且纳件与吸取管连通,所述吸取管插入污泥中,所述吸取管端头处与罐体底部设置有间隙。
采用上述结构,动力装置带动滑动块在容纳件内腔中向靠近动力装置的方向滑动,污泥以及废水通过吸取管并进入容纳件中,再通过动力装置将已被吸入到容纳件中的污泥混合物被排出,从而起到打散堆积的污泥的作用,使污泥较为充分地被分散,并且使其较为充分地与废水接触,促进对废水的处理。且吸取管的端头处与罐体底部之间有间隙,使其在分散堆积的污泥时,还减少其端部受损的可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容纳件内部设置有用于阻挡滑动块的阻挡块,所述阻挡块靠近动力装置设置,所述阻挡块背离动力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垫。
采用上述结构,阻挡块对滑动块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滑动范围过大,且缓冲垫可降低滑动块对其撞击力,降低滑动块、阻挡块之间的损伤程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动力装置为气泵、气压缸、液压缸中的一种。
采用上述结构,气泵、气压缸、液压缸均具有较好的推动或拉动作用,可稳定地对污泥进行分散。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容纳件与罐体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采用上述结构,使罐体与容纳件之间形成紧密连接,减少罐体内部的废水从两者的连接处泄漏的可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的边沿与罐体内壁连接,所述阻挡件与罐体底部形成用于放置污泥的置放区域,所述阻挡件上开设有通孔。
采用上述结构,当分散部对污泥进行分散时,阻挡件对被分散的污泥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防止其扩散过大,而阻挡件上的通孔对阻挡件的阻挡具有调节作用,不易对被分散的污泥起到过大的阻挡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阻挡件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吸取管插入吸取管插入第二密封圈中。
采用上述结构,当分散部在分散污泥时,第二密封圈与插孔相互配合,对其起到支撑和稳固的作用,便于吸取管更稳定和有效地吸取污泥混合物。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进水管端头处螺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插入置放区域,所述连接头包括连接件和多根分散管。
采用上述结构,废水从进水管进入置放区域内,通过分散管将污水分散,从而使污水可较快与污泥发生反应,提高净化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分散管与连接件螺接。
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对被堵塞的分散管进行拆卸和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动力装置对滑动块提供动力,使其向靠近或者远离动力装置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罐体底部的污泥混合物吸取进入容纳件内,再将其喷入罐体底部,从而达到分散污泥的目的,使污泥充分与废水发生反应。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厌氧罐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友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友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45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动态膜元件结构
- 下一篇:不对称混合极片同向电极双膜安全阀卷绕式蓄电池